設計院開始培訓酒桌禮儀了!

有些東西,我們明知道它是錯的,會本能抗拒它,但社會規則之下,順從就有肉吃,反抗就會被踢出局;

酒桌文化就是這樣的東西,它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不是個人可以左右的,聰明的人會選擇利用它,實現升職加薪!

近日,某電力設計院2024年新員工入職培訓上一張培訓敬酒順序的PPT走紅網絡,網友褒貶不一;

有人認爲培訓酒桌禮儀,尤其像這家設計院這樣,根據職位高低、年齡大小、賓主身份進行敬酒是一種職場跪舔行爲;

這種行爲傳遞的背後真相不外乎兩種:馴化員工和考驗員工。

設計院說白了還是傳統行業,從業者多爲男性,且需要跟甲方、施工單位等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酒桌文化不可避免;

毫不誇張地講,不會喝酒的人幹工程是一種災難,因爲無法融入行業這個大集體。

敬酒、爲領導擋酒就是設計院在一步步馴化你,他們想知道你究竟會爲這份工作卑微到何種地步?

同時,也是在考驗你,只有在酒局上游刃有餘,哄得所有人都開心,領導才放心把談業務、接觸甲方這樣的任務交給你;

可是,總有很多年輕人覺得努力和能力可以彌補酒量的空缺,其實不然,在設計院,拒絕喝酒的下場往往很慘。

這家設計院培訓酒桌禮儀也讓我想起在上家單位的經歷,那個時候我年少輕狂,因自己不喜飲酒,在公司的酒局上多次失態,最終導致我被踢出局了。

第一次是在年終述職後的部門聚餐上,聚餐前領導把定酒店、佈菜等任務交給了我;

當時我們公司的習慣是,負責定飯店的人要先把當天的消費墊付,之後走報銷流程;

但當天聚餐的人很多,差不多要墊付上萬塊,我沒那麼多積蓄(那個時候剛畢業),就跟領導實話實話了;

領導說我可以走借款流程,如果借款沒有到位,聚餐那天他可以先墊付,等到借款到賬我轉給他就可以。

但晚宴時分,酒足飯飽之後,服務員催了幾遍結賬,我叫了領導幾次,他卻裝作若無其事。

我還被其他部門的領導詰問:“就沒見過吃飯讓領導付錢的,你不是孩子了,怎麼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還是研究生呢?”

我解釋道:“我沒那麼多錢,墊付不起。”

“這年頭,誰出門不帶個幾萬塊錢?就算沒錢,不會刷信用卡嗎?”

我感到很委屈,就頂了回去:我沒有信用卡。

事後,領導不情不願地付了賬,但自那以後,我在部門就感覺被孤立了。

第二次是公司年會的時候,本來在開開心心吃飯,聽公司老總吹牛逼;

但領導拿着酒杯來敬酒,還是白酒,恰巧那天我生病了,出門前吃了頭孢,就推辭了;

但其他同事在起鬨:頭孢就酒,越喝越有。

也許他們覺得我生病吃藥只是藉口,所以還在一個勁勸酒,不但如此,還讓我作詩;

最後我被激怒,衝着領導大吼:不喝也不行,不會作詩也不行,真不知道到底想幹什麼?

領導最後很不高興地走了,我在公司的處境也越來越難,幾個月後也被部門優化掉了。

一句被說爛的話: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幾次酒桌失態導致我被優化出局的事情,剛開始我是義憤填膺,覺得我沒有錯,但冷靜下來想想: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什麼對錯,只有利益關係;

對於公司而言,我是個不聽話的刺頭,何不換一個更廉價、更聽話的人;

對我而言,吃了教訓,明白了一個道理:社會按部就班,當我們無力改變一些規則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適應它,但不能習慣它。

所以,當你我在職場沒有絕對的話語權時,對於酒局還是要去應付的,否則吃虧的只能是我們這些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