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愛中國,有何不可?

旺報社評

第31屆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世大運)正熱烈進行中,中華隊共212位選手參加16種競賽項目,截至6日中午,中華隊獲得6金、15銀、16銅,總得牌數37,排名第7;中華隊人氣不錯,開幕式進場時獲得滿場如雷掌聲。反而臺灣內部,爲中華隊奪得首面金牌的孫家閎,因比賽中播放〈我愛你,中國〉背景歌曲,引發「親中」的質疑,獲得金牌應有的喜悅和光榮感被稀釋了不少。

不需要爲認同道歉

孫家閎面對獨派的質疑並未退縮,他認爲每一種運動都各有其獨特的背景文化,身爲武術專業選手,要「尊重與採納運動種類發源地的文化元素,來爲運動表現加分」,太極發源於中國大陸,加上他從3歲開始練武,會對傳統武術有這麼高的興趣,是受大陸知名武打明星李連杰在電影中的表現所啓發。

孫家閎國中畢業後,就不斷前往大陸各地學習武術,無論這項運動的淵源,或孫家閎個人習武的過程,都與大陸關係密切,再考慮到比賽時的策略,用一首大陸在地人所熟悉的歌曲作爲背景音樂,應該是恰當的選擇,臺灣網友實在無須玻璃心,認爲孫家閎傷了臺灣人的尊嚴。

〈我愛你,中國〉原唱者爲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藝術歌曲表演家葉佩英,是大陸演員陳沖1979年主演電影《海外赤子》的主題曲。出生上海的陳沖已入籍美國,曾2次奪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也曾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是目前唯一一位同時拿過這兩個獎項的電影人。

孫家閎選擇〈我愛你,中國〉作爲比賽音樂時,或許沒有想那麼多,然而,從這首歌曲背後相關人物的故事,正具體而微地體現了各地華人之間的文化臍帶,相同的文化根源與養分串連了華人的認同與彼此對話的機會,正如孫家閎以運動的背景與文化,來說明他選擇音樂時的考量,太極源於中國大陸,那就使用一首大陸的歌曲,合情合理。

對某些人來說,「中國元素」是政治符號,因此特別敏感、甚至鑽牛角尖;然而,對更多人來說,中國元素裡的歷史、文化、藝術等豐富意涵,更爲迷人;若放在「運動」這個敘事框架裡,中國大陸早已是國際上的運動大國,以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爲例,大陸總獎牌數高居第2,次於美國、領先排名第3的地主國日本。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大陸、理解大陸,一聽到「中國」就全身豎起如刺蝟般的尖刺,不但是自尋煩惱,更是畫地自限。

體育是兩岸交流機會

蔡英文2016年1月16日當選總統當晚,在面對羣衆致詞時公開表示:「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我會努力,沒有人需要爲他的認同而道歉。」然而,7年多來,類似孫家閎這樣「被出征」的例子發生過多少次?真是數也數不清了。更何況,「中國」所指涉的也可以是我們的國號中華民國,更可以是文化中國。那麼,愛這樣的中國、認同中華文化,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可以呢?

來臺接受唐獎永續發展獎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在受訪時以俄烏戰爭爲例指出,這個戰爭的輸家是夾在美俄中間的烏克蘭,他提醒,美國與中國正在進行非常危險的鬥爭,此時臺灣的處境非常脆弱、危險,因此,「臺灣要盡一切力量抗拒所有挑釁的行動。」薩克斯認爲,與對岸進行更多對話就是必要的降溫手段。關於這點,蔡政府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體育不就是最好的交流機會嗎?

成都世大運之後,緊接着就是9月分的杭州亞運,孫家閎等多位好手也將繼續參與此一體育盛會。期待國人能放下愛不愛中國之類的糾結,成爲臺灣健兒的後盾,讓選手們能夠無後顧之憂,以更大的努力創造最好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