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能輕忽明年經濟增長逆風

旺報社評

熱鬧非凡的雙11購物節,今年在北京高舉監管網路平臺及共同富裕大纛下低調落幕,既沒有國際巨星的加持助陣,也沒有熱鬧的即時戰報,更沒有1元搶房等行銷操作,只見監管單位嚴禁虛假交易、刷單炒信、不實評價等公告事項,增長幅度果然大幅縮水。以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爲例,雙11期間累計成交金額雖高達5403億人民幣,但年增率僅8.5%,約爲過去3年平均值26%的1/3。

消費及房地產熄火警訊

天貓成長趨緩不全然是由於北京強化網路監管,大陸整體消費增長力道也出現放緩跡象。剛公佈的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統計顯示,年增率雖持續反彈至4.9%,但距離疫情前的8%仍遠。

大陸具有國內消費指標意義的十一黃金週,表現同樣差強人意。表面上各地報復性出遊潮一波接一波,但帶動的消費效果明顯不如以往。根據中國文化及旅遊部統計,黃金週國內旅遊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4.7%,只有疫情前的6成不到。考量新一輪疫情仍在持續發酵,防疫管制措施可能無法快速解除與鬆綁下,消費短期恐怕很難振衰起敝。對於高度仰賴消費貢獻經濟成長的大陸來說,是一個警訊。

原本對大陸經濟樂觀的瑞銀及高盛,先後下修大陸明年經濟成長率。瑞銀從5.6%下調至5.4%,高盛半個月中兩度下調至4.8%,連保5都有問題。兩大投行在報告中不約而同指出,消費與房地產動能萎縮,是成長下修的關鍵所在。北京堅持疫情清零政策,勢必壓抑消費動能;未見和緩的高強度監管與去槓桿化,將大幅削弱房地產在大陸經濟中所扮演的火車頭角色,短期很難找到另一股動能來填補這個空缺。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0年大陸GDP首度突破百兆人民幣,其中消費貢獻56兆人民幣,比重高達54.3%,是經濟組成中最重要的壓艙石。房地產業則貢獻7兆人民幣,佔比7.3%,而這還是未加計產業關聯效果的間接貢獻。如果再把此數據算進來,粗估對經濟貢獻至少高達1/4。

這些數字充分凸顯消費及房地產在大陸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支撐經濟的兩大引擎同時熄火,經濟數字自然不會好看。難怪瑞銀在報告內要加個但書,倘若大陸「零確診」的防疫政策拖得更長,或房市調控造成萎縮的程度超乎預期,那麼明年大陸GDP增速可能不會是5.4%,而是4%。

潮水退去 臺灣沒穿褲子

隱憂並不只在內需市場,外貿在歷經今年的驚異奇航後,明年恐怕會趨於平淡。10月IMF公佈的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貿易成長率將從今年的9.7%大幅滑落至明年的6.7%,整體縮水3%。WTO用來觀測全球貿易趨勢的商品貿易晴雨表,第3季最新指數來到99.5,不只較第2季110.4大跌10.9點,也是今年以來首度跌至基準線100以下,顯示全球商品貿易在強勁反彈後已經開始放緩。這也意味着自疫情發生後撐起大陸經濟一片天的出口,明年可能再也無法維繫大陸的經濟榮景。

種種跡象都顯示,明年大陸經濟成長難有樂觀理由。及早預擬對策因應可能的風險,恐怕是北京當務之急。尤其全球貨幣政策開始慢慢轉向,更不能輕忽明年經濟增長的逆風。原因很簡單,當資金環境逐漸從寬鬆轉爲緊縮,貨幣及財政政策的操作空間也會被大幅壓縮。隨着操作難度提高,刺激經濟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在貨幣政策轉向初期,各國步調難以一致,分歧化的結果會加劇經濟波動,這些都是北京須留意之處。

必須提醒,民進黨政府一直吹噓臺灣出口創新高,經濟表現有多好,卻漠視兩岸經貿高度連動的事實。也就是說,今年前10月臺灣出口雖創下3642億美元的新高,但其中高達42.5%的比重來自大陸。兩岸經貿鏈結日益加深,如果明年大陸經濟迎來增長逆風,臺灣經濟恐怕不會好。只會唱衰大陸的蔡政府得回到現實,正視大陸經濟下滑可能帶來的逆風。不要等潮水退了,才發現原來自己沒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