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城市對臺青的致命吸引力

旺報社評

大陸2023年上半年「網紅城市」榜單出爐,淄博、西安、上海、成都、重慶等城市上榜。淄博因燒烤成爲上半年大陸最受矚目的城市,西安則因暑期文博旅遊熱以及近期熱映動畫影片《長安三萬裡》而成爲第二名,這個榜單反映了大陸城市的文化魅力,臺灣年輕人透過網路連結,同樣深受感染,心嚮往之。

大陸打造城市品牌

過去臺灣人去大陸,多數城市仍在野蠻成長,賺到了錢但卻犧牲了生活品質,即便是北京與上海,生活便利也難與臺北相比。如今卻是大不相同,除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連二三線城市也發展起來,在經濟成長之外,各地獨特的城市文化也在抖音等社羣網路媒體傳播開來,並且也吸引着臺灣年輕人。比方說,在網路影片裡看到加油站蓋在大樓的屋頂上,臺灣年輕人能輕易判斷肯定是在魔幻3D城市重慶。臺青「西進」大陸,無論是旅行、求學,還是就業、創業,看中的不僅僅是優惠政策,城市魅力以及生活品質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無論是爲吸引遊客,還是從吸引人才的角度,大陸不少城市開始意識到,除了祭出優惠政策,應在軟實力下功夫。過去20年,大陸都市化率從32%提升至64%,現在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不再一味追求擴大規模,而是轉向提升城市文化與生活品質,並且將尋找自己的獨特吸引力、打造「城市品牌」作爲新的城市發展目標。

例如,有「電商之城」之稱的杭州,努力營造寬鬆的經商環境,有「娛樂之都」稱號的長沙則強調活躍的創意氛圍,各自吸引不同行業的有志青年。還有不少城市推動建設「動漫小鎮」、「設計小鎮」等,不僅爲產業提供空間,爲年輕人提供發展平臺,也爲城市提升活力。

再如深圳,這座改革開放之後從零開始新興發展起來的城市,將自己定位爲「創新之城」、「奮鬥之城」,以之作爲「深圳精神」推而廣之,因爲發展是青年的首要需求,充滿經濟活力的城市對年輕人最有吸引力。在深圳打拚多年的臺青紀偉祥,今年打算把臺灣的創業團隊帶到深圳,專攻聚氨酯、碳纖維等新材料的開發,他認爲深圳的舞臺很大,從事任何行業都是在和全球最強的公司競爭。拚搏奮鬥的「深圳精神」讓深圳擁有最有活力的創業氛圍,不斷升級的產業,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都處在世界前沿,年輕人發展空間巨大。

戰爭籠罩青年離臺

大陸學者指出:「微觀個體的感受是『生活在城市』還是『活在城市』決定了人的流向。包容性、多元化、人氣旺的城市將擁有更強的全球競爭力。」如果一個城市能夠提供豐富多采的生活,那麼它對於人才也是極具吸引力的,尤其大陸地域廣大,形成了千姿百態、不拘一格的各種城市樣貌:北京的古都風貌、重慶的魔幻地形、青島的海灘啤酒、成都的火鍋麻將……這些獨特的「差異要素」都是城市的無形資產。

大陸城市生機勃勃、五光十色,對臺灣年輕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老一輩常常提起過去拎個皮箱就出外艱苦創業的故事,指責年輕人「草莓族」不能吃苦,然而時代真的變了,有一座城市,魚和熊掌可以兼得,既可以拚事業又能享受生活,甚至能夠親身創造新的文化潮流,爲何不前往呢?套句時下的一句流行語:「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面對這樣的吸引力,恐怕不是高喊民主就能阻擋年輕人的西進腳步。

少子化趨勢下,兩岸城市都希望招攬年輕人。臺灣城市各有特色,城市治理更勝一籌,陸客自由行若能恢復,臺北在「網紅城市」榜上應有名。可惜兩岸關係惡劣,連帶失去了很多機會,國家前途曖昧不明,臺海籠罩在戰爭氛圍中,難怪年輕人想離開。如何留住年輕人?2024大選如何吸引年輕人選票,應該開出怎樣的選舉支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