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富士康“歸去來”說明了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富士康‘迴歸’中國內地”,香港《亞洲週刊》近日以此爲主題,報道了7月下旬富士康宣佈在河南鄭州投資1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的項目,以及蘋果新款手機iPhone16系列仍將在中國組裝的消息。事實上,早在這篇報道推出之前,有關“富士康和蘋果‘回來了’”的說法就已經在業內流傳了。沒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能代表企業對一國經濟前景的看好。富士康的加碼投資,是對供應鏈“去中國化”的有力回擊,也是對中國大陸營商環境投下的信任票。

之前所謂“富士康跑了”的說法,相當程度上來自西方媒體的炒作。蘋果和富士康作爲跨國企業,出於全球業務佈局和比較優勢變化的考慮,做一些局部性的調整是很正常的事。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揚偉曾直言,任何有規模的產業,都會有兩家以上的供應商。他還對《環球時報》記者親口否認富士康“外遷”。蘋果公司CEO庫克今年3月訪華時也表示,該公司與中國供應鏈是雙贏關係,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根據蘋果公司今年4月公佈的供應鏈名單,中國大陸工廠爲155家,穩居絕對第一。既然它們從未真正地“走”,又談何“回”呢?

圍繞富士康“歸去來”的討論,與其說是對現實的描述,不如說是圍繞中國經濟信心的博弈。蘋果作爲“果鏈”的“鏈主”,富士康作爲蘋果最大的代工企業,在中國以手機爲代表的中高端製造業發展過程中扮演過比較重要的角色,它們的動向,在輿論上具有某種程度的風向標意義。

如果細看之前那些炒作“富士康跑了”的輿論,其中包含有大量斷章取義和主觀臆斷的東西。比如彭博社稱“中國作爲世界工廠的地位已從客戶和供應商的雙贏轉變爲巨大的風險”。除了那些滿腦子都是“冷戰”的人,誰會認爲中國的產業鏈和消費市場是“風險”呢,這不是很荒唐嗎?其目的,就是配合西方政治需要對華搞“脫鉤斷鏈”,爲炒作“中國經濟崩潰論”“見頂論”製造話題。

爲什麼中國可以通過數十年的時間,吸引到全球最多的製造業投資,發展爲全球第一的製造業大國?因爲中國製造業在從輕工業起步,逐漸攀升至高端製造業高峰的這個過程中,已構建起一條完備的產業鏈與供應鏈,擁有了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全部工業門類,加上超大規模的市場、龐大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隊伍,以及常被忽視卻極其重要的、高效有爲的政府、穩定的社會環境和中國人誠實勤勞的品質。這些軟硬件條件共同構成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和韌性,是誰都拿不走也否認不了的,並且必然會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而日益凸顯。

富士康是跨國企業持續“做多”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4年1—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4.2%,達到26870家。其中,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比重提升至28.4%,而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提升至12.8%。未來,會有更多的跨國企業搭上中國發展的這趟“快車”,這是大勢所趨。所謂“脫鉤斷鏈”和“去風險”,是一條死衚衕。無論一些具體的企業是走出去還是走進來,我們都將把注意力集中在堅定推進改革開放,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