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呼應美國右翼 臺灣處境會更惡劣

旺報社評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正陷入更深的「敵意螺旋」中,《紐約時報》發表「與中國衝突,誰獲益」社論,前者警告美中關係愈來愈危險;後者代表美國知識圈對華府反中氣焰的反省。美國針對美中的關係惡化,出現反思的聲音,民進黨政府卻沉溺於對「疑美論」的內部攻擊,極力呼應美國右翼極端反中的聲音,臺灣的處境將更爲惡劣。

反思美中關係惡化

2個月前,拜登政府仍以鞏固美中關係護欄爲中國政策主軸,以避免兩國戰略競爭失控,世人對美中關係維穩仍抱持希望;但民主黨期中選舉失利,失去衆院多數黨地位後,拜登政府的美中關係護欄在反中勢力挾持下失去動能,美中走向全方位、零和的競爭。這個轉折對美中、兩岸而言,究竟是禍還是福?

2月初美國擊落飄浮的中國氣球,國務卿布林肯延後訪問大陸,原本就緊張的美中關係加速失控,民主、共和兩黨開始進行「誰對中國更強悍」的競賽,曾經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衝突與新冷戰」的拜登政府,將美中戰略競爭升高爲「生存的威脅與挑戰」。

中方不甘示弱,領導人習近平首度公開點名批判美國,「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新任外交部長秦剛警告,中美目前是惡意對抗,如果美方不踩剎車,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中國傳達的訊號是:中方對可能的衝突已經做好奉陪到底的打算,中方不再強調「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美中關係三原則。

美國到底是個開放、理性的社會,面對危局開始出現反思。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批評美國壓制中共高科技發展政策,認爲「美國無法永遠阻止中國獲得晶片」,更直言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就是美中關係,「我對過去幾年這種關係的演變感到失望和擔憂」。

康乃爾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白潔曦在接受《外交政策》雜誌訪談時指出,拜登中國政策三支柱:加強國內投資、聯合盟邦及夥伴、競爭,她肯定前兩者,但對競爭的表現失望,競爭須有充分的準備,否則就會偏向衝突,並對國際秩序造成不利影響,最後終侵蝕美國的領導地位。

比爾蓋茲與白潔曦是美國科技企業界與中國研究領域代表性人物,標榜自由主義的紐時社論更具有意義。這篇社論認爲,與中國競爭的同時減少衝突,最符合美國利益,草率訴諸冷戰是錯誤的,美國應聚焦於如何追求進步,而不是與中國惡性競爭。紐時指出,假借國防的名義改變中國政策,以國家安全爲藉口限制與中國貿易,並不符合國家利益。長久而言,美國安全最大的保障是美國的財富,以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接觸、合作,美國如此,中國亦復如是。

展現社會良心力量

在美中戰略競爭架構下,暴風中心的臺灣是關鍵變數,蔡英文總統規畫過境美國,並與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在加州會面,是嚴厲的壓力測試。爲作好風險管控,避免大陸激烈反制,美國國務院定位蔡英文美國行是過境,而非訪問,與過去6次過境比較,並無任何突破。對美國國務院刻意的低調,蔡政府似乎無感,依然高調渲染,以爲迴避麥卡錫訪問臺灣就可安然無事。

最令人憂慮的是民進黨拒絕面對現實,任何理性質疑、辯論對美政策,都被扣上「疑美論」大帽子,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怒嗆立委高金素梅,叫她「不要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反映了蔡政府的霸道心態。

民進黨熱衷於和美國極端反中勢力相互呼應,前國務卿蓬佩奧主張承認臺灣爲主權獨立國家,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揚言,若中國攻打臺灣,美國會摧毀臺灣的半導體設施,他們的極端論點只會升高臺海衝突風險,無助於臺海穩定和平。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進黨一面倒支持川普,離譜的程度足以構成「介入美國大選」,所幸拜登當選後並不在意。但民進黨要小心,拜登不在意,不表示以後的總統都會不在意,千萬不要被認定介入美國大選。

美國輿論對中國政策的反省,是社會良心力量的展現,臺灣的社會良心也不斷提醒執政黨,一味反中非常危險,民進黨政府卻極盡打壓之能事,但這隻會讓臺灣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