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旺報社評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後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爲標準和模式,而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大陸官方媒體隨後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繼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之後,將退出國際大學排名。這是否象徵大陸在民族自信的標舉下,漸漸與西方甚至世界脫鉤,值得觀察。

退出國際排名 本末倒置

這不是習近平第一次強調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4年前的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校慶日前夕,習近平曾走訪北京大學,也提出要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除了強調「要爲黨培養人才」外,更進一步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他強調,要以中國爲觀照、以時代爲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

中國知識體系已發展了數千年,是世界上最悠久、最豐富、最深厚的知識體系,大陸歷經40年經濟發展,引進、學習西方現代文明,中華文化現代化已累積相當成果,現在是維護中國教育主權和文化主權,創新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發展中華文化的適當時機。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正反映了中國大學、中國教育與中國文化創新的決心和勇氣。

中華文化重視教育,但是對於知識往往抱持實用主義的態度。近代由於國家貧弱外侮不斷,教育救國的觀念更是深植人心,五四運動「德先生與賽先生」的理想,也是爲了救亡圖存,中共建政後,對於教育的觀念更加限縮。近代大學教育原本就是西方文化的產物,當年傅斯年接掌臺大時說過要「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強調大學是追求真理的所在,這樣的精神在今日兩岸大學已難見。

爲了強調文化自主與民族自信而否定國際大學排名,完全本末倒置,將影響中國與世界的接軌。不再以國際排名指標爲辦學方向,是正確的,許多歐陸國家的大學都強調發展自己的特色與重點學科,並不把國際大學排名當作一回事。大陸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學習美國經驗,在大學教育中引進國外製度與標準,對於大學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該檢討的是過於依賴「洋指標」,因而漸漸失去學術自主與國家特色,而不是姿態上的退出。

勇敢平視世界 何懼之有

要建設中國特色且世界一流的大學,問題不在於國際大學排名,而在於學術水準的保證與研究的問題意識。要達到世界一流,首先要在學術上位居前沿地位,而學術地位是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必須來自同儕的評價與嚴肅的論文審查發表機制,絕非閉門造車,孤芳自賞。

要建設中國特色大學,強調教育自主,去除學術殖民,真正的問題在於在西方主導下的學術評量機制有沒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相關學術期刊中研究旨趣與知識價值體系是否偏差或過於西方中心。建立足以與西方文化霸權對話辯詰的知識體系纔是真正的文化自主與文化自信,這纔是中國知識界與教育界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些都跟大學排名沒有太直接的關係。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未免避重就輕,失去焦點。

目前的世界大學排名各家標準不一,着重的方向各異,有的重視學術聲譽,有的重視教學環境,有的看重校友影響與就業。對於大學發展可以提供具體的發展方向與指標,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這些國際指標往往也是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學生選擇的參考。主動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會對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與國際的接軌與交流造成一定的傷害。

習近平曾說過,現在中國的青年「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平視世界,就不要害怕眼神的交會。區區世界大學排名,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