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親中親美親日愛臺灣

旺報社評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北京認定是對一中紅線的嚴重挑戰,決中斷多項中美合作計劃,兩國互信短期內將難以恢復。解放軍並對臺展開軍演行動,大幅壓縮臺灣國防空間,另宣佈對臺灣食品、農漁產品進口限制,制裁部分企業。軍演結束後隨即提出《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相較1993年與2000年兩份白皮書,這次主軸從反獨轉向更加大力度於促統,並且對未來統一後臺灣的自主空間更爲限縮。

和平或戰爭的抉擇

在如此匆促的時間內,同時展現對臺軍事、經濟與政治的一連串大動作,絕非倉促隨性的急就章,而是早有所圖的長遠規畫,只是利用裴洛西訪臺的機會順勢而爲,展現強烈的統一決心與充分準備。此後,中美之間以及兩岸互動進入新的階段,美國如果持續打臺灣牌,臺灣持續往臺獨方向發展,可預見臺海將更爲波濤洶涌,難以太平。

區域緊張引起周邊國家不安,除日本譴責中共外,其餘多不願意表態。新加坡候任總理、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憂心,臺海局勢十分危險。多位西方觀察家示警,中美衝突的可能性急遽升高,彷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去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期刊就以「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作爲封面文章,指出臺海若發生戰爭將引發世界性的災難。裴洛西訪臺美國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主流媒體以社論或專家投書表達反對之意。俄羅斯對臺海問題積極表態,更牽動東北亞乃至歐洲的國際局勢,可見臺灣問題的敏感性與複雜性。臺灣如果持續走向臺獨,而招致戰爭,恐怕很難引起國際的聲援和同情。

臺灣到了和平或戰爭的選擇時刻,國人不禁要問,政府準備好了嗎?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嗎?遺憾的是政府除了粉飾太平外,不見有任何對策與積極作爲。臺海危機已經讓外資卻步與猶疑,更危險的是,美國以此爲由正在移走我們的護國神山──臺積電。臺灣面臨軍事、經濟、外交的全面性危機,到了必須調整國家對外戰略的時刻,要提出一套既能凝聚內部共識,又能保障國家利益,且被相關利益方乃至國際社會接受的對外戰略。

新加坡是最好典範

蔡英文執政6年,臺灣內部政治、兩岸實力對比與美中關係都出現劇烈改變,「抗中保臺」更讓臺灣陷入戰爭危機,馬政府「親美、和陸、友日」已不足以因應當前臺海現狀。依據國際與兩岸新現實、地緣政治、歷史脈絡、族羣關係與經濟利益,臺灣最佳戰略應是三親──親中、親美、親日,維持與三方的親近與友好關係。多年來,在民進黨的宣傳與論述的影響下,社會習慣性地以二分法看待臺灣與這三者的關係與互動,親美親日成爲抗中保臺的唯一保障,親美親日就是友中和陸的對立面。但實際上,無論從歷史、文化、社會、經濟與安全等各方面來看,我們都不可能擺脫其中任何一者,一面倒向其中一方。親美日不必然等於反陸,也未必真能保臺。賴清德不也提過「親中愛臺」的說法,三親並不矛盾。

地緣與歷史造成臺灣的多元性,國家戰略必須反映出這樣的多元性,對內可以促進族羣和諧強化共識,對外可以平衡大國關係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這絕非不可能的癡心妄想,新加坡就是最好的典範。新加坡雖然有超過7成的華裔人口,但是考量內部族羣關係與國家安全,在語言政策與國家符號的選擇都十分慎重,對於大國平衡之術也嫺熟老練,在強國環伺、大國競逐中,仍能維持超過半世紀的繁榮。大陸實力日漸壯大,臺灣的時間不多了,期待2024年有志於大位者能放棄抗中保臺的危險套路,以三親爲原則,提出具有前瞻性、自主性、負責任的國家戰略,致力於社會和諧、臺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