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全球戰略虛實之間

旺報社評

俄烏戰爭已持續4個多月,雙方陷入僵持狀態,眼看有長期化的趨向。這100多天以來,國際情勢有很大的轉變,新的國際格局正在悄悄形成。特別是中美兩強的競爭,在新的國際情勢下,雙方都積極佈局,企圖建立有利於己方的世界新秩序。雙方都提出縝密遠大的戰略構想與號召,特別是美國在結合盟友遏制中國崛起上,十分積極。

營造圍堵中國氣勢

美國最近風風光光主導兩個重要會議:七大工業國集團(G7)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高層峰會。在俄烏戰事持續的背景下,西方國家表現團結一心氣勢,的確讓人有「美國回來了」的感覺。兩大會議除了表示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外,也針對中國大陸提出警告與對策。

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G7峰會期間宣佈啓動「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這一倡議宣稱將在未來5年籌集6000億美元,爲開發中國家提供發展基礎設施的資金。這個倡議不無與中國大陸長期來推動的「一帶一路」較勁的味道。事實上,去年的G7峰會拜登就提出「重建更好世界」計劃(B3W),當時還承諾要在2035年前投入40兆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由於B3W在美國國內未能得到國會支持,目前拜登政府宣佈了一些B3W項目,投入總加起來還不到600萬美元。這次的倡議只是重新包裝之前的倡議,了無新意,恐怕又是淪爲「畫大餅」,而且餅畫小了許多。這樣的倡議對開發中國家有多少吸引力,可想而知。

北約峰會也展現美國強烈的企圖心。北約通過了一份新的「戰略概念」,把俄羅斯視爲對泛大西洋地區和平的「直接威脅」,並稱中國對北約國家的利益、價值觀與安全構成了「系統性挑戰」。這是第一次將中國大陸納入北約的戰略概念中,而北約今年還首次邀請日韓領導人蔘加峰會。北約這次不但納入瑞典和芬蘭,成功北擴,還有往亞洲發展、劍指中國的意圖。

美國雖然在北約峰會營造出圍堵中國的氣勢,但是實質上北約成員甚至日韓兩國,在未來對中國的態度恐怕還是同牀異夢。法國總統馬克宏曾說北約本質上是北大西洋,中國與北大西洋無關,所以北約是否應有處理中國的明確戰略,仍需三思。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6月27日也發出警告稱,不要把中國當作另一個俄羅斯來對待。在此之前,荷蘭首相呂特也指出,切斷與中國的關係無助於任何人。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也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與美日領袖高層會面,避談北約在亞洲角色。在其他開發中國家看來,美國對於持續軍事擴張與投入的興趣更大於解決迫切的諸如氣候、糧食、疫情等全球性議題。

實惠對小國更重要

G7會召開之際,北京也舉行「金磚五國」視訊峰會與「全球發展高層對話」,共有18國參加,會議主旨在推動全球發展,共創普惠平衡、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金磚國家並討論「金磚+」擴員計劃,阿根廷與伊朗已表示有意加入。G7創立於1973年(前身爲G5),1980年7國GDP佔比全球61.71%,當時中國經濟規模微不足道,2000年7國佔比提高到63.59%,中國插隊排名世界第六:2020年7國佔比下降到45.66%,中國與印度排名分佔第二和第六,金磚+在全球經濟事務的影響力將不可小覷。

許多人認爲世界進入新冷戰格局,美國積極找回盟友,組成民主價值同盟。但是對許多非西方國家而言,實質幫助更重要。觀察中美競爭不能只看各自小圈圈的抱團取暖,更要從全球視野去觀察日益壯大的開發中國家的民心向背。正如所羅門羣島一名記者日前投書《紐約時報》說道:「忠誠需要用行動來贏得。對於像我國這樣弱小但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在前進的道路上,除了與能找到的朋友同行外,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