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 這份《意見》明確職業晉升通道和發展空間

人民網記者 宋子節

“各地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標準配備”“建立‘導師幫帶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受到廣泛關注。《意見》有哪些突出亮點?有何重要意義?人民網採訪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這是首個專門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中央文件。

“6個部分、17條措施,對未來五年加強我國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明確了路徑指引,特別是基於社區工作者人力資源管理的全生命週期環節提出了改革方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祝玉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

新時代新徵程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需在制度上予以規範和保障。

如何讓社區工作者進得優、留得住、有奔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孫培軍指出,《意見》着力建立健全梯次發展、等級明晰、科學合理、運行有效的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構建符合社區工作者工作特點的職業發展路徑。

“選配有制度,發展有空間,待遇有保障。通過建立健全獎勵懲戒機制,做好容錯糾錯工作,激勵擔當作爲,才能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社區工作者有機會、有舞臺。”孫培軍進一步談到。

《意見》明確規定,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對在社區連續工作10年以上、任社區黨組織書記滿一屆、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可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規定擇優聘用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特別優秀的,可進一步通過擇優調任、換屆選舉等選拔進街道(鄉鎮)領導班子。

“這一規定打通了社區工作者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業通道,拓展了社區工作者的晉升和發展空間。”祝玉紅表示。

如何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時間、精力爲居民羣衆服務?記者注意到,文件的最後一條聚焦“深化減負增效”,要求統籌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和基層治理平臺建設,實現基層數據信息一次採集、多方利用。

“一段時期以來,社區工作中存在智慧平臺建設過多,導致社區工作者數據報送和蒐集的任務過重,給社區工作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負擔。該項內容主要是針對這類現象提出的,需要各地進一步加強對職能部門協調與統籌。”祝玉紅介紹。

“推進智慧社區和基層治理平臺建設,離不開對‘最後一米’的關注。”北京聯合大學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教授楊積堂強調,“基層治理平臺要落到社區和居民層面,真正爲社區工作者所使用,通過打通平臺實現便利、有效、快捷的特點。”

楊積堂認爲,《意見》吸納了近年來部分社區工作隊伍建設中好的經驗做法,構建起社區工作者遴選、待遇、組織保障、發展路徑等培養方案的“四樑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