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航天員太空現狀公開!纔上去半個月,身體出現明顯變化
現如今,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已經在太空上待了大半個月,並且還收到了來自地球的“快遞”,通過畫面顯示,咱們的航天員那也是十分興奮的拆着這些“快遞”,但有一點讓人感到十分好奇。
三名航天員明明纔在太空上待了不到一個月,怎麼就胖了一圈了?難道是空間站的伙食太好了?
航天員接收快遞
神舟十九號任務的重要意義
神舟十九號的發射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四次載人飛行任務,意義非同尋常。
三位勇敢的航天員將在太空中工作生活整整六個月,執行一系列複雜而又重要的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任務。
他們的工作,將爲我國空間站的後續運營和大型空間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太空中的每一天又對他們至關重要。
在漆黑寂靜的太空中,每一天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失重環境下,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變得新奇而又有趣,喝水、進食、睡眠甚至是走路都與地面上大不相同。
神舟十九號乘組地面訓練
除此之外,航天員們在失重的環境中還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生理變化。
由於失去了地心引力的牽引,肌肉會逐漸萎縮、骨質也會慢慢流失,從而對航天員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這些變化都只是暫時的,隨着時間的推移,航天員們會逐漸適應失重環境,身體各項機能也會慢慢恢復正常。
神舟十八號。十九號在空間站
實際上,太空生活就是一場人類與環境相互磨合、不斷適應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航天員們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在爲人類探索宇宙的長征添磚加瓦,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汗水不斷地刷新着人類太空生存的紀錄。
神舟十九號的發射正是這場偉大征程的最新註腳,那麼,讓我們來看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空間站的生活
航天員的太空生活
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號飛船搭載着三位勇敢的航天員衝上太空,其中還有兩名新秀。
初入太空的航天員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與此前已在軌工作了半年之久的神舟十八號乘組進行工作交接。
兩組航天員在太空中愉快地合影留念並傳遞軍旗,共同完成了物資整理等各項任務。
神舟十八號、十九號在空間站會師
這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會師“不僅是一次圓滿的“交接棒“,更象徵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交接完畢,神舟十八號乘組安全返回地面,而神舟十九號的三位航天員則正式開啓了他們長達半年的太空駐留生活。
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快速適應了失重環境並逐漸找到了太空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失重環境下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空間站內,航天員們需要重新學習走路、進食、飲水、睡眠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活
除了適應失重環境,保持身體健康也是航天員們的重要任務。
同時,航天員們還要認真做好個人衛生,定期檢測身體各項指標,以確保自己時刻處於最佳狀態。
儘管遠在地球上空數百公里,航天員們與地面指揮中心的聯繫卻從未中斷。
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實驗
通過視頻連線,他們定期向地面報告工作進展和身體狀況,與親人朋友話家常並分享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這種聯繫既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是情感上的慰藉。
可以看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既有失重環境帶來的新奇和挑戰,也有艙內各項工作的忙碌和充實。
但有一點令大家比較好奇,那就是太空中的伙食究竟有多好?爲什麼航天員纔上去一個月就“胖”了一圈呢?
新聞報道
失重環境導致的生理變化
在神舟十九號航天員進入太空駐留的半個多月後,地面指揮中心公佈了一段他們在空間站內工作生活的視頻。
畫面中,航天員們正在愉快地“拆快遞”——他們在接收和整理地面新發來的補給物資。
可當鏡頭特寫到兩位90後航天員王浩澤和另一位航天員的面部時,不少網友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的臉看起來似乎比進入太空前“胖”了一圈,臉頰有些浮腫。
這一現象很快引發了公衆的好奇和熱議,大家紛紛猜測航天員的“發福”是不是因爲在太空中吃得太好了?
神十九航天員在空間站吃飯
事實上,航天員面部的這種變化並非因爲飲食問題,而是他們的身體對失重環境的一種正常適應表現。
但在太空中,失重環境打破了這種平衡,體液沒有了重力的牽引會大量向上涌,聚集在面部和上半身,從而導致面部出現輕微的浮腫。
這就是航天員們看起來“胖了一圈”的真正原因。
神十九航天員王浩澤
需要強調的是,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飲食是經過精心調配的,每一餐的營養搭配和攝入量都有嚴格的標準,確保他們能夠維持最佳的身體狀態。
因此,航天員們的這種面部變化絕對不是因爲“吃胖了”。
除了面部浮腫,長期處於失重環境還會給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帶來一些其他影響,由於失去了重力的刺激和負荷,航天員的骨骼和肌肉會逐漸流失和萎縮。
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等問題,影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航天員使用太空自行車開展運動心肺功能測試
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徹底避免這些問題的良方,但通過合理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和適當的藥物輔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失重對身體的不利影響。
面對太空所帶來的一切問題,除了航天員們需要提前在地面進行一系列的刻苦訓練,咱們的空間站在建設時其實也早已做好了準備,儘量讓航天員們在太空上待得舒服。
那麼,這些充足的準備都是什麼呢?
航天員使用微重力抗阻裝置鍛鍊
中國航天對航天員的全方位保障
面對太空環境帶來的種種挑戰,中國航天人始終在努力爲航天員提供最全面、最貼心的保障,助力他們順利完成每一次太空任務。
在空間站內配備了多樣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機、固定自行車、拉力器等,航天員們每天都會利用這些器材開展兩到三小時的體能訓練,以緩解失重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這些訓練不僅能維持航天員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還能提高他們的心肺功能,對他們在太空中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至關重要。
要知道,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不只是簡單地“生活”而已。
他們肩負着執行各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重任,有時還需要進行高強度的出艙活動,所以對身體素質有着極高的要求。
航天員出艙活動
他們只有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些任務,爲祖國和人民帶來更多的榮光,中國航天人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們在航天員出發前就已經開始了對他們的全方位保障。
從嚴格的選拔標準到長達數年的崗前培訓、從精心調配的太空食譜到定製研發的宇航服裝等等。
中國航天人在各個環節都在努力,爲的就是給航天員們提供最堅實的後盾,幫助他們在太空中安全高效地工作和生活。
說到太空食品,大家最關心的可能就是航天員在太空中到底吃得怎麼樣了,放心,他們的“伙食”可豐富了。
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吃飯
早在神舟六號時代,航天員的食譜就已經涵蓋了40多種食品,其中還配備了專門的加熱裝置,到了神舟七號,食品種類更是增加到了80多種。
如今,隨着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不斷進步,航天員的飲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以神舟十三號爲例,他們在太空中度過了傳統佳節春節,竟然還能享用到各種美味的餡料餃子,而且還能在失重的狀態下蘸醋!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當然,航天食品的研製可不只是爲了滿足航天員的口腹之慾。
航天員在太空吃餃子
更重要的是這些食品必須滿足航天員在太空特殊環境下的營養需求,既要易於儲存和食用又要確保營養全面、口味多樣。
因此,每一款太空食品的背後都凝聚着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
爲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一些食品還採用了凍幹、真空包裝等特殊工藝,經過這些處理的食材不僅能在太空中長期保存,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原味。
正是得益於這些科技的加持,如今的航天員才能在浩瀚太空中也能享受到家的味道。
航天員的太空留影
結語
總而言之呢,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太空中的變化反映了失重環境對人體的特殊影響。
但中國航天人正在通過科學的方法從生理到心理、從飲食到鍛鍊,全方位地爲航天員提供保障,確保他們在太空中的健康和安全。
這種全面細緻的關懷不僅彰顯了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和實力,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英雄的崇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