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利好!中國資產,被集體唱多!

(原標題:深夜利好!中國資產,被集體唱多!)

外資繼續唱多中國資產!

瑞銀髮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調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港股目標價;同時,花旗將比亞迪港股目標價從463港元上調至475港元,摩根士丹利將小米集團目標價上調25%至25港元,摩根大通將貝殼目標價上調至51港元。

另外,5月30日,亞太股市集體調整,日本、韓國、越南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1%,A股雖受到波及,但跌幅相對小了很多,存儲芯片、半導體、汽車等板塊表現活躍,兩市漲停或漲超10%的個股數量接近40家。還有一個好現象是,外資並沒有出逃,當天北向資金淨買入超10億元,爲連續第二天淨買入。港股科技股也相對抗跌,恆生科技指數當天僅微跌0.33%。

高盛日前表示,近期股市出現回調並不令人意外,反而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入市機會,繼續維持中國A股的增持評級,預計滬深300指數在2024年12個月內上升空間爲14%。

多家龍頭企業被唱多

近期,不少外資唱多中國資產,尤其是一些龍頭企業,目標價被多次上調。5月30日,又有多隻股票被看上。

瑞銀髮布研究報告稱,未來十年,中國將出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旗艦證券公司,相信2023年至2030年中國證券行業收入增長將遠高於1990年至2022年間日本證券行業。瑞銀預測,2023年至2030年中國證券行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逾10%,並表示中國證券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瑞銀預計,中信證券及華泰證券將擴大領先優勢,因在財富管理和海外業務等領域具有優勢,並將中信證券及華泰證券2026年至2028年每股盈利預測提高8%至16%,而目前股價未反映有關潛力,估值較同業具有吸引力。瑞銀將中信證券港股目標價由21.7港元上調至23.3港元,將華泰證券目標價由12港元升至13.1港元,評級均爲“買入”。

另外,花旗發佈報告,將比亞迪港股目標價由463港元上調至475港元,並上調了其對比亞迪未來兩年的銷量預期。花旗稱,考慮到比亞迪強勁的車型週期和銷售勢頭,將2024財年和2025財年銷量預測從367萬輛和417萬輛,分別上調至385萬輛和501萬輛。基於更好的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同時將比亞迪2024財年和2025財年毛利率預測上調1—1.4個百分點,至18.1%和19%。

花旗將比亞迪2024財年和2025財年淨利潤預測分別上調至357億元和517億元,2026財年爲預測627億元。花旗預計,比亞迪第二季度銷量按季大幅增長55%,而該行估計季內銷售、管理和費用按季將溫和增長,將支持盈利強勁復甦。該行預計,比亞迪2024財年每輛汽車純利預測將被市場上調至8000元至10000元,同時預計5、6、7月份的月度銷量將繼續保持正增長。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目標價也被上調。當天,摩根士丹利將小米集團港股目標價從20港元上調至25港元,因一季度業績良好,今年電動汽車出貨量和利潤率料進一步上升。

分析師Andy Meng等在報告中指出,最近小米集團股價的回調爲長線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好機會,相信其顛覆性力量正在顯現;鑑於第一季度的強勁盈利,將2024年的營收預估上調5%,毛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小米首款電動汽車大受青睞,這意味着最終用戶對小米的汽車設計和“智能手機+電動汽車+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概念感到滿意。摩根士丹利將小米汽車2024年出貨量預估從7.5萬輛提高到11.8萬輛,並稱電動汽車的成功料將爲智能手機和AIoT部門帶來積極的協同效應。

被上調評級的龍頭企業還有貝殼。摩根大通在其報告中指出,鑑於中國內地近期出臺過去三年來最強力的支持房地產政策,因此該行對貝殼的股價表現預測更爲正面,相信政策前景應能超越短期銷售數據的影響,成爲未來3至6個月內最重要的股價動力。

摩根大通認爲,貝殼的風險回報仍然正面,因公司具穩健的驅動因素如市場份額持續增長與新措施的進展等;股東回報不錯,透過回購及派息的年度收益率約5%至6%;更積極的政策前景,加上估值吸引。該行將貝殼今年收入及每股盈利預測各上調2%與1%,目標價由47港元上調至51港元,評級“增持”。

高盛:當前是入市的好時機

5月29日,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及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近期股市出現回調並不令人意外,反而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入市機會。

高盛稱,自5月20日觸及年內高點以來,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回落了4%和2%,引發了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反彈持久性的質疑。高盛表示,從經驗上看,牛市(或週期中期)回調很常見,由於投資者可能需要時間去消化近期的政策消息和市場漲幅,因此短期內離岸市場出現進一步盤整也不足爲奇。

高盛認爲,政策託底機制的效果已很鮮明。中國政府正在出臺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爲股市提供明顯的底部支撐,特別是房地產和地方債領域的政策有助於化解股市尾部風險,提振了市場信心,進而有效提升中國股票的公允價值。

高盛稱,“近期出現的回調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於中國股市的核心觀點,如果說有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入市機會。”目前中國股市的投資組合價值(多樣化收益)不斷提升,政府提供下行風險保護(政策託底),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上行潛力。高盛繼續維持中國A股的增持評級,預計滬深300指數在2024年12個月內上升空間爲14%;同時維持中國股票離岸市場的中性評級,預計MSCI中國指數上漲12%。

而在幾天之前,高盛已將MSCI中國指數12個月目標位從60上調至70,將滬深300指數12個月目標位從3900點上調至4100點。

5月24日,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今年4月份以來中國股票表現亮眼,不少低配中國的亞洲基金開始跑輸基準,基於業績壓力未來幾個月投資人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在中國的倉位。在配置方面,高盛繼續看好互聯網板塊,並上調了消費者服務、房地產週期相關板塊的配置建議。同時,伴隨房地產政策的出臺,高盛將銀行、房地產板塊的評級從低配調至中性。

瑞銀也看好A股。在5月28日舉行的“中國內地及香港股票市場展望”主題論壇上,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當前A股市場宏觀環境接近2015年、2016年的情況,而上市公司基本面好於2015年、2016年,而MSCI中國估值僅有10.5倍左右,估值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市場處在盤整向上過程中。

板塊配置方面,王宗豪建議,一方面增加對高股息股票配置。目前很多公司出於政策、股東訴求等提升了分紅率,同時十年國債利率處於歷史較低位置,導致股息率和十年國債收益率的差值處於歷史高位,提升了高分紅股票吸引力。另一方面,增加進攻性倉位配置。可關注較爲剛需的教培行業;消費板塊建議關注啤酒等有一定價格提升空間的行業、企業,以及與出行相關的行業。此外,建議關注港股的互聯網企業,一旦更多外資迴流,互聯網將是首選。

此前,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近日也表示,伴隨着國內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國際投資人未來將有較大信心面向A股和港股市場。當前外資對內地股票的配置相對較低,如果業績好轉和資產價格穩定,外資可能增加配置。

劉鳴鏑認爲,參考日本的經驗來看,有四類主題的股票有機會能夠跑贏大勢:第一類是在國內市場有提高市佔率的股票,以及在經濟溫和復甦期有能力提高市佔率的股票;第二類是在細分市場賽道的領先頭部企業;第三類是性價比較高、在全球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第四類是AI(人工智能)主題。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當前可關注可選消費、通信服務、醫療、電力四大行業領域。

責編:王璐璐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