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紮根 壯主幹 繁枝葉 中科曙光搶佔算力基礎設施新高地
中科曙光/供圖 彭春霞/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計算,從洪荒之初,就爲人類持續提供賴以生存的確定性。中科曙光的發端和成長,都根植於計算,併成爲持續閃耀於算力星空的一顆璀璨啓明星。
建設運營我國首個商業化的城市雲計算中心、業內首款液冷存儲發佈……30年間,中科曙光創新成果多點開花,一方面支撐了重大科學工程建設,另一方面也在持續提升產業創新能效,加速區域轉型發展。
“數字中國”建設潮涌,智算和信創正在給這位計算領域領航者拓展新的羽翼。近年來,中科曙光正在憑藉全棧技術優勢,憑藉強勁計算力、多元融合網絡、智能化普惠應用,抓緊佔領計算新高地。公司高級副總裁任京暘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明確,“世界充滿了不確定,‘選擇做先行者’是中科曙光不變的確定。”
獨特的全產業鏈模式
長沙5A級智算中心內,藍光綠光交替閃爍,浸沒液冷計算機高速運轉,芯片等計算機零部件就浸泡在電子氟化液的特殊冷卻劑中,一邊“泡澡”,一邊“智算”,減少能耗的同時還能讓系統性能提升5%以上。憑藉兼具密度高、通用性強、綠色節能於一身,以及層次化、模塊化、立體化的創新設計,這裡成爲長沙智谷的科技新地標。
這就是中科曙光集AI算力與科學算力於一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它能爲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提供多元、普惠的算力服務,幫助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智算中心之於智慧社會,就像水利、交通之於農業社會,鐵公基、電網之於工業社會,正在成爲新一代的基礎設施。除了長沙,這些年來,中科曙光智算整體方案已陸續在廣東、安徽、浙江、湖北等多地開枝散葉,其中創新方案重要部件全部自研。
快速落地的關鍵之一,在於中科曙光完整的IT基礎設施產業鏈。與一般的IT類公司不同,中科曙光不僅從事高端計算機、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產品的研發及製造,同時還拓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能計算等業務版圖,演化出一種獨特的“芯-端-雲-算”全產業鏈模式,從而構築起差異化競爭力。
任京暘介紹,“開放、融合、綠色、普惠、服務”是中科曙光深耕計算的五個維度,憑藉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的全棧智算中心方案能力,公司可以實現“融合”算力供給,推動行業和區域的“智改數轉”。
無論與國際巨頭相比,還是與國內同賽道玩家對比,這種全產業鏈模式都堪稱獨特。要想構建這種模式,往往需要對整個鏈條各環節、各要素進行培育、把控和整合,挑戰極大。
“雖然全產業鏈,但我們業務都是緊密圍繞計算來佈局的,計算是中科曙光的核心原點。” 任京暘分析說,中科曙光始終在思考“什麼樣的算力纔是好算力”這一問題,最終答案是,算力能用出去才能產生價值,而用出去的前提往往就是需要全產業鏈——把算力聚合起來、調動起來、提供算力服務,最終在應用方面發揮價值。
在此模式中,相當比例的核心業務,是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實現的。中科曙光通過參股/控股形式,佈局了曙光數創、中科星圖、曙光雲等多項優質資產。這些“家族成員”,也成爲公司業務拓展和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何以發展起來這樣獨特的“家族模式”呢?任京暘認爲,其中的關鍵詞是“水到渠成”:“與一些企業把金融投資作爲核心業務模式不同,中科曙光並非專注於股權投資,而是在業務推進過程中,需要佈局某項細分產品和技術,就按照商業邏輯順勢種下種子。經過多年發展,最後就水到渠成,(它們)就成爲曙光大家庭的一員了。”
曙光數創就是典型代表。這家公司2002年成立,前身爲中科曙光集團數據中心產品事業部。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包括人才、技術、市場等多元護城河逐步確立。2011年開始,曙光數創聚焦液冷研發,後來成功實現了冷板式液冷服務器批量生產。2022年又成功登陸北交所,開啓新的成長空間。
“中科曙光在股權投資方面,與曙光數創大體一致。這些投資主體本身要發展業務、創新產品,計算系統對他們也能夠起到很好的助力。經過長時間大量投入,最終都陸續發展起來。”任京暘表示。
“立體計算”新思路
自成立之初就聚焦算力底座的中科曙光,正在站上算力基礎設施化的新風口。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經濟社會廣泛深度融合的智能時代到來,算力基礎設施越發成爲數字經濟時代最爲關鍵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爲支撐數字經濟業態創新和普惠應用的關鍵保障,成爲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
在任京暘看來,算力基礎設施化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與這兩年驅動力主要來自人工智能相比,今後還會出現更多的驅動因素。“水、電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城市中也佈滿電網、水網。對比來看,還沒有形成城市算網。按照我們的判斷,未來社會除了現有的雲端算力,同時還會有更多算力站,還有更多算力入戶出現。”
但在算力產業發展中,也始終伴隨一些痛點。比如,市場訴求永遠是“三高一低”——高密度、高效率、高能效比,同時致力於低成本。中科曙光在聚焦算力的過程中,也始終致力於解決這個痛點。
以“一低”爲例,“綠色”一直是中科曙光5A級智算五個維度中的重要組成。在長沙智算中心項目中,通過曙光全球領先的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及多層次節能技術創新,可使整個中心核心系統PUE值最低降至1.04,能耗降低最高達30%。
面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中科曙光又提出“立體計算”新思路,旨在打造一種全新的計算體系構建與運營模式。
“傳統計算模式在向數字化生產力轉化過程中面臨着多重難點。這可以從建、用、生態三個維度來觀察:規模優先,架構單一;重硬輕軟,技術與場景需求割裂;兼容性與協同性也存在不足。爲了應對複雜的計算需求,我們希望能夠以立體算力建設、立體應用賦能、立體生態共生,加速算力轉化爲生產力,進而釋放各行業、各區域的發展力。”任京暘表示。
其中,立體算力建設方面,中科曙光擁有多樣化算力供應、全局性算力服務與跨壁壘算力調用的三維能力,實現計算資源的多維佈局與縱橫拓展。立體應用賦能方面,中科曙光可實現廣度—全行業、寬度—全場景、深度—全週期的應用三維賦能,針對應用開發進行全流程支持與全場景滲透。立體生態共生方面,中科曙光着力推進數實融合、產學研融合與商業模式融合,完成生態夥伴的角色互補與價值融合。
長沙5A級智算中心就是這一理念的落地樣板。目前,這裡已吸引上百家企業入駐共建,實現萬餘個商業應用接入,共同建設更強大的“算力聯合體”。未來,中科曙光還將聯合更多夥伴紮根區域、輻射全國,協同推進算力產業鏈立體發展。
任京暘表示,算力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映射,與新質生產力息息相關——它既是重要分支,也是其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我看來,未來數字經濟對算力的需求會超出傳統理念。比如,現在算力的演進速度就已經超越摩爾定律。我們應該順勢而變,進行適度超前的算力佈局。”
對於未來佈局策略,任京暘介紹,一方面要在產業鏈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也要側重於硬件與軟件結合,在行業應用方面多下功夫。在這過程中,中科曙光最看重的是“生態”。
“我們要與上下游夥伴一起,把計算產業生態做起來,這樣才更有價值。”任京暘表示,市場是全行業、全場景的,以前核心用戶都是大型企業,現在大中小企業都存在算力需求。這給上下游夥伴共同成長提供了良好空間。中科曙光會堅持“一建、二用、三生態”的方法論,未來尤其會把生態建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攜手夥伴,把產業做大做強。
深紮根 壯主幹 繁枝葉
在2024新年致辭中,中科曙光總裁歷軍列舉了公司未來發展中需要着重把握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深紮根,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開放兼容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完成包括核心部件、整機系統、基礎軟件等一系列技術攻關。其次,壯主幹,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進一步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的公共屬性、加快算力服務平臺建設、關注算力基礎設施能耗問題等方面。最後,繁枝葉,構建開放協同生態體系,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創新、包容的算力產業生態。
一言以蔽之,加快構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的算力基礎設施,夯實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設施底座,才能更好地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自立自強”是通向這條大路的核心支撐。在任京暘看來,要做到此項,有三點非常重要。其一,要敢於啃硬骨頭,圍繞核心取得突破。第二,要敢於投入,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第三,要長期主義,需要專注,持之以恆。
“研發投入的核心還是技術人才,我們尤其注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全生命週期培養,讓他們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任京暘對證券時報記者介紹,目前,中科曙光的科研團隊,已經實現了老中青有機結合,“有返聘的,有來自科研機構和學校的研究員,他們已經形成很好的良性互動。堅守長期主義,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通過產學研用緊密耦合,讓生態推動產業發展,將是中科曙光通往未來的核心保障”。
“公司不會刻意追求行業地位,而是會繼續選擇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任京暘表示,中科曙光30年間秉持初心,把計算產業做起來了,對用戶和上下游夥伴,都產生了價值。我們堅信,只要繼續把擅長的事情做到位,就一定會在行業中擁有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