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號科研多目標 剖析人體骨骼修復

熱門話題

大陸「神舟十七號」太空船10月26日如期發射起飛,針對此次「神舟十七號」科學實驗與預期效果方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空間科學實驗顧問倉懷興表示,半年後太空人返回時,有4項內容要返回實驗樣品,回到地面後進行更深入機理與應用研究,例如把可降解的骨骼植入到實驗動物體內,研究修復人體骨骼的效果等。

實際上,大陸在建成太空站之後,在10月25日「神舟十七號」新聞發佈會中表態,已在科學等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倉懷興說,目前陸續展開許多的太空站空間科學實驗。從分類上來說,像通過海南的貨運飛船進行多項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包含涉及到生技的基礎研究與潛在應用的項目。

在已知的卓越成果方面,倉懷興進一步舉例,先前在大陸太空站完成的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全週期生長實驗,從萌芽、幼苗生長、開花結籽全生命週期的培養實驗。尤其第一茬收割後,底下根沒有拔掉會再長出第二茬,這塊技術進度目前在國際上還是第一。

倉懷興表示,未來半年後「神舟十七號」乘組返回時,其中有4項內容是要返回實驗樣品,包括在太空站生長的蛋白質晶體、可降解的人造骨,部分受輻射損傷的生物材料,以及部分多肽樣品。

倉懷興說,此次主要一個項目叫做空間蛋白質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舉例胰島素大家都知道是針對治療糖尿病,現在則研究太空的微重力、輻射等因素,對包含胰島素保存期、藥效,甚至在太空中副作用的差異等前瞻性研究。

此外,在太空服制作,大陸目前自行研發水準也持續精進。中國太空人科研訓練中心航太服工程室主任,載人航太工程太空人系統副總設計師張萬欣表示,目前設計壽命是3年在軌貯存,然後可以實現15次出艙活動任務,自行研發的另一關鍵是服裝本身更適合中國人的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