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浪潮來襲 工研院50週年院慶辦論壇迎戰

工研院舉辦「機遇 x 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迎戰生成式AI浪潮來襲。(工研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橫空出世,預期帶動新一波生產力革命。工研院30日舉辦5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機遇 x 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邀請產學研專家,探討臺灣如何面臨生成式AI的產業挑戰,工研院專家針對生成式AI議題,提出應從「產業影響與機會-應用」、「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資安、倫理」、「人才培育」4面向深入對生成式AI的理解與巧用。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經濟部3年前成立人工智慧晶片聯盟,目前已有超過151家會員,並發表關鍵IP技術等多項成果,加速生成式AI發展。經濟部做爲產業後盾,因應數位轉型人才需求,也已全面推動AI智慧應用新世代人才培育計劃,培育人工智慧專業技能及應用人才。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近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浪潮來襲,對臺灣產業是巨大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工研院將從產業影響與機會、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人才培育4方面,着手協助產業趨吉避凶。

在國家產業影響與機會方面,Appier暨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表示,生成式AI最大的價值在於從大量資料中提供精準洞察力,並幫助產業做出更優質的決策,取得競爭優勢。

在產業技術層面,中研院資訊所所長暨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廖弘源也探討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將對多媒體信息處理和AI領域帶來更高效、智能和自然的人機交互體驗,並提升多媒體資料的管理和分析能力。

在社會影響與法制層面,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說明生成式AI於現階段仍屬開發中的未成熟技術,故仍有其侷限與風險,應用上需制訂具有系統觀、跨技術別的治理規範。而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侯宜秀從「AI 增能/取代人類」、「AI假冒人性」、「AI 改變人性」等角度,探討生成式 AI 帶來的社會面巨大沖擊及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