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合萬物張江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啓動

(原標題:生合萬物張江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啓動)

9月25日,2023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在張江科學會堂開幕,當天,生合萬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合萬物)與張江集團合作籌建的上海張江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公共服務平臺於現場正式揭牌,該平臺將專注於建成天然化合物的細胞工廠構建-產物測試-產物功能評價的自動化、高通量技術平臺,爲上海天然產物的合成生物學研發、生物製造及相關藥物申報提供多維度的技術支撐。

此次峰會持續三天,9月27日,由生合萬物承辦的 “創物·天然化合物與合成生物學”分論壇圓滿落幕,上海張江集團副總經理、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董事長、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董事長、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公司董事長、上海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公司董事長王凱榮,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多,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聰、中科優勢創始合夥人鄒濤及產業、學術、投資等各界嘉賓到場參會。

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化學會會士嶽建民,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劉文,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仁祥,華東理工大學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主任莊英萍,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劉天罡,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新,中國科學院植物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周志華這七位深耕合成生物學領域多年的專家共同參會並進行主題演講,交流中國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促進學術界、產業界和政策界的深入合作,探討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和商業化應用。

論壇現場,王凱榮爲論壇作開場致辭。他指出,合成生物學是人類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是世界各國必爭的科技戰略高地。張江作爲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陣地之一,在市區相關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國內合成生物學領軍人物趙國屏院士及其團隊共同成立上海張江合成生物創新中心,將重點關注天然化合物的人工細胞工廠生產。此次與生合萬物共同舉辦“創物·天然化合物與合成生物學”分論壇,旨在鏈接國內天然化合物領域知名專家,一同探討合成生物技術突破天然化合物製造瓶頸的機遇,助力合成生物學產業釋放新動力。

中國科學院植物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周志華作在論壇上發表《植物天然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學研究與製造平臺》主題演講,通過分享研究團隊在人蔘與三七皁苷的從頭生物合成技術、淫羊藿素的從頭生物合成技術、天然化合物的絲狀真菌底盤的改造以及天然化合物合成生物學制造平臺的建設,探討植物天然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路線及提高其產物產量的方式方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劉文發表《天然藥物的模板化生物合成與分子創新和高效製備》主題演講,深度解讀裝配性化學原理和應用案例,表明用化學理念促進生物學技術運用的重要性。

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仁祥發表《用微生物基因‘智造’植物成分》主題演講,分享合成生物學技術製備中藥活性成分的應用案例和社會效應。

華東理工大學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主任莊英萍發表《天然化合物的智能生物製造》主題演講,分享智能化生物反應器工程的特性以及其在改善當前生物製造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的優勢。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劉天罡發表《萜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與創新發現》主題演講,圍繞如何結合高效微生物底盤、自動化平臺、基因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提高天然產物發現概率作分享。

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新發表《基於生物合成人蔘皁苷的多功能抗腫瘤脂質體研究》主題演講,他表示,遞送系統是藥物發揮療效的關鍵,而納米藥物製劑是提高遞送系統效率的關鍵。脂質體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納米載體,王建新教授圍繞當前脂質體制劑面臨的問題,分享基於人蔘皁苷“藥輔合一”性能構建的新型脂質體針對於各類腫瘤疾病的積極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化學會會士嶽建民發表《天然產物是藥物發現的重要資源》主題演講,就天然產物化學研究的意義、我國天然產物研究的現狀以及自身在新型生物活性天然分子的研究成果作出分享。

至此,2023(第三屆)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創物·天然化合物與合成生物學”分論壇圓滿落幕。生合萬物也將繼續夯實自身技術研發實力,與業內頂尖人才、優質企業和產業方一起深入探究天然化合物人工細胞工廠生產的底層邏輯,共話合成生物學廣闊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