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水網建設規劃全部批覆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佈)

本報記者 王 浩

6月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水利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水利事業相關情況。

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水利部副部長陳敏介紹,水利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堅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加快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國家水網體系

錨定“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建設目標,水利部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

加快完善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突破729億立方米,成爲沿線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達到1.76億。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深化西線工程和東線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

加快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建設。2022年以來,引江濟淮、引漢濟渭、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建成通水;黑龍江林海水庫、重慶向陽水庫、雲南桃源水庫等26項大型水網調蓄結點工程開工。

水利部總規劃師吳文慶介紹,水利部統籌推進省、市、縣級水網規劃建設。省級水網建設規劃全部批覆實施,72%的市級、40%的縣級水網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啓動省、市、縣水網先導區建設,以水網先導區帶動各層級水網建設;推動各層級水網協同融合,加強水網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構建數字孿生水網,加快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國家水網體系,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前5個月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9246億元,同比增加2743億元,增幅達42%。實施水利項目3.4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2.5%,特別是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水利項目新開工1340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2%。

開展修復88條(個)母親河(湖)

水利部高度重視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持續深化建構河流倫理,深入開展母親河復甦行動,在全國層面選擇88條(個)母親河(湖)開展修復工作,通過“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保護修復。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於琪洋介紹,切實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全國跨省份重要江河生態流量保障體系全面建立,河湖生態用水保障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持續加強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華北地區特別是京津冀地區,2023年同2020年相比,淺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2.71米,深層承壓水水位平均回升6.42米。“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加大河湖保護修復力度,紮實推進母親河復甦行動,加強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強化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統一調度,持續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提高河湖生態流量的保障程度,推進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於琪洋說。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90%

農村供水與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水利部持續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因地制宜對小型供水工程進行規範化建設和改造。今年已落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資金728億元,完工農村供水工程3500多處,提升1751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大中型灌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戰場。水利部高度重視大中型灌區建設和改造,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十四五”期間,安排中央資金2000億元,對2500多處大中型灌區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造,不斷完善灌排工程體系。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介紹,我國耕地灌溉面積達到10.55億畝,生產了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

大力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我國農業用水量佔總用水量的62%,是節水潛力所在。水利部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地,強化取水許可,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大力推動灌區節水改造;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爲“牛鼻子”,創新灌區投融資體制機制,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到2023年底,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76。

今年5月1日,我國首部節約用水的行政法規《節約用水條例》施行。於琪洋介紹,我國對直接從江河湖泊地下取水實行取水許可管理,全面推行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管理,已發放63萬套取水許可電子證照;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摸清全國各類取水口情況,加快取水監測計量體系建設,全國規模以上取水在線計量率達到88%。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