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研究諜對諜!陸國安部:「外國教授」藉生態科研名義竊密

大陸國安部13日發文表示,有外國單位聲稱是「外國教授」假藉生態科研名義竊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衆號13日發文指出,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但近年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着「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大陸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國安帶來風險隱患。

「您好,我是X國的教授,專程到此開展跨國學術交流,想與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態環境,併爲您提供豐厚的經費報酬!」一名自稱某國教授的境外人員在本地人帶領下,在大陸某國家級溼地保護區、林場等地,安裝了多個所謂用於「考察生態環境」的儀器設備,建立多處小型觀測試驗場,非法大量採集中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

根據大陸國安部13日文章表示,國安機關根據線索,會同有關部門迅速開展工作。某國教授對其以學術合作爲掩護,蒐集、竊取大陸非傳統領域安全數據的事實供認不諱,國安機關也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某國教授等涉案人員進行處理。

大陸國安部也舉例,一所外國大學在境外非政府組織支持下,與西南地區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管理單位進行自然生態領域科研「項目合作」,並採取利益拉攏、色情引誘等方式將中方人員拉攏「下水」,指使、脅迫其配合非法竊取自然保護區各類敏感數據。

文中指出,國安機關發現該非政府組織背景複雜,此次實爲某西方大國以進行項目合作爲掩護,通過違規在大陸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安裝氣象站、佈設紅外相機設備、GPS測繪、竊取涉密電腦資料等方式,獲取重要自然保護區大量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及圖片資料並向境外傳輸,對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文章稱,大陸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基礎數據,是獨有的寶貴數據資源,與生態安全、生物安全、數據安全等密切相關,未經審批非法採集和跨境傳輸上述敏感數據的行爲,都涉及違反「反間諜法」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