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改建人潮反降 新北市場處:過渡期

新北市自2019年推動新北市場改建改造計劃,但改建改造的市場人潮反而較先前舊市場驟減,市場處迴應,改造與新改建市場的人潮穩定須仰賴多方努力,更需要時間建立在地客羣與消費習慣。圖爲樹林保安市場。(新北市市場處提供/陳慰慈新北傳真)

新北市自2019年推動新北市場改建改造計劃,但改建改造的市場如五股公有市場、樹林保安市場、鶯歌美食廣場等,人潮反較舊市場時期驟減,甚至出現退攤潮,對此,市場處迴應,改造與改建市場的人潮穩定須仰賴多方努力,更需要時間建立在地客羣與消費習慣;民代則建議打造分區分時段經營,以招攬不同客羣。

市場處表示,目前五股、樹林與鶯歌美食廣場的生意皆已日趨穩定,且公有市場的招商進攤與退攤皆屬正常現象,各攤位的去留原因,屬攤商經營考量,市場處將積極辦理市場招商,漸進式補齊攤位數量。在過渡時期會輔導攤商及採買民衆逐漸習慣。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呂家愷表示,公有市場的改建現階段來看有利有弊,好處是明亮整潔的購物環境、冷鏈科技化的保存設備,都是可以讓買菜的環境更好,但考量到民衆的購買習慣、攤販的便利性、隨地挑菜的互動性,確實都會造成大部分民衆仍以向傳統市場攤販購買爲取向。

呂家愷建議,可以從硬體面和軟體面來做改善,硬體面包含機車停車便利度及市場動線的規畫,大部分的民衆都是以機車爲買菜的交通工具,應打造舒適的平面機車停車環境,加上公有市場各攤商的購物動線安排,如長時間營業的飲食熟食類、百貨類及經營時間較短的生鮮類,可以透過動線安排,打造分區分時段經營方式,讓市場營運時間較長,以招攬不同客羣前往,相信都能降低民衆對於公有市場的抗拒。

軟體面的重點則在於家庭社會的結構改變,現代人下廚及逛市場的習慣及時間都相較於過去不同,市府應協助市場串聯周邊社區,打造社區菜市站,建立下單及社區配送機制,爲市場攤商找到不同的經營手段;另也可輔導攤商針對小家庭、個人族設計小量包裝商品,透過菜市課堂,舉辦實地課程如上一道好菜、懶人做菜法等,讓年輕人重回市場,進而創造新的客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