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聖火火炬及服裝亮相 結合臺灣工藝大秀設計實力

臺北大運聖火火炬服裝亮相。(圖/世大運執委會提供,圖下同)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世大運倒數100多天,近日聖火火炬及火炬手服裝亮相,秉持臺灣工藝設計及「MIT」臺灣製造,希望透過世大運,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設計實力

世大運火炬以臺灣傳統六角編織竹編工藝爲底,設計張漢寧特別引述論語君子之爭」作爲呼應,意即競賽時,參賽者言行仍合乎禮儀,展現儒雅的君子風範,與竹子東方文化中象徵高潔、虛心意涵不謀而合,因此火炬設計加入竹材元素

▲火炬底部的竹編工藝。

另外,爲配合夜間傳遞,火炬底部還設計了能投射出世大運標誌的LED照明技術,再加上火炬賞須從玉山起跑,爲減輕跑者負擔,火炬總重量採取1公斤輕量型設計,符合國際大型賽會標準,比奧運規格1.5公斤還輕。

火炬手服裝則以45度角傾斜的臺北世大運「北」字爲LOGO及配色,搭破3D立體印花色塊,創造出水墨畫質感,春季外套胸前V型剪裁設計,以紅、藍、白國旗配色模擬臺灣黑熊的特徵

此外,還考量了選手穿着的舒適感,選用世界專利的環保科技咖啡紗布料,展現吸溼排汗透氣機能。諸多用心的設計,就是爲了能在100多天後的世大運中,將臺灣的設計實力展現給全世界。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