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中國太空站將開展地外生態系統類比實驗

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中國太空站將開展地外生態系統類比實驗。(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8日報導,17日晚間發射的天舟七號貨運太空船,搭載科學實驗載荷中,有一種叫厭氧古菌,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也是地球大氣甲烷的主要貢獻者,廣泛分佈於深海、水稻田、反芻動物的胃等厭氧環境中。

厭氧古菌隨天舟七號貨運太空船被送入中國太空站,以驗證它們在模擬火星的環境中以及宇宙輻射的極端環境下是否能夠生存,幫助人類探究是否存在外星生命這一重大謎題。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東秀珠說:爲什麼拿這個菌做(實驗)呢?這類的菌,它吃的東西特別簡單,人要吃澱粉、吃肉,它就一個氫氣、二氧化碳就能活,然後就變成甲烷了。

北京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劉竹稱:選定厭氧古菌,把這個微生物放到裝置裡,上行到(中國)太空站平臺上。利用太空站平臺暴露在宇宙輻射條件,加上它微重力的環境,加上一些其他比如溫度等比較極端環境下看一下、測試一下,看看地球上早期的這個生命,能不能在這個環境下存活。

據瞭解,美國太空總署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自2012年登陸火星以來,已經多次探測到不明原因的甲烷訊號,科學家推測這些甲烷有可能是外星生物代謝的產物,而產甲烷菌被科學家認爲是火星或土衛二上最有可能存在的潛在生命形式之一。

如何探明產甲烷菌是否存在呢?科學家設想,在火星等行星上開展地外生命訊號的原位探測,但這一舉動所需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十分高昂。另一方面,使用現有同位素儀器等設備的話,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探測精度不足以支撐原位探測中實現對甲烷信號的生物來源的鑑別。這兩種方法只能放棄,那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劉竹指出,這個實驗就爲了從一種反向驗證角度驗證一下。如果它(產甲烷菌)能在這個環境下存活,並且能夠比如說能產生甲烷,能夠很好地生長,那麼就能論證實質上地球上的原始的生命實際上是可以在地外的環境裡面生存的,甚至是生長的。那麼它也就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啓示,火星上發現的甲烷有可能是生命來源的話,那麼這個生命有可能跟地球上的生命是有同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