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0年 老兵追憶烽火歲月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系列14日在北市齊東詩舍以「回首抗戰憶當年」爲主題,邀請5位當年參與抗日戰爭的長者:高雙印(左起)、張家聲、陳孝祿、曹正綱、呂福祿等人訴說當年,5人手持令其懷念之物一同合影。(王錦河攝)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70年,文化部每月第一個週日舉辦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特別邀請多位當年曾參與抗戰的長者與談,分享戰亂的大時代下,小人物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

年近80歲的高雙印,祖籍河南省,他戲稱自己不是抗日戰士,而是抗日「兒童」。高雙印回憶起4歲多遭遇日軍轟炸,媽媽抱着他和村裡其他家庭躲在簡陋的防空洞裡,一開始所有小孩都害怕地哭鬧;一陣飛機飛過、炸彈轟炸的巨大聲響後,孩子們都失了魂,家長得不斷喊着「乖、不怕,回來!」才漸漸「回魂」。

高雙印昨還在現場唱了一段當年的歌曲,「槍殺了爸爸,又拉走了媽媽,單單留下我們一羣可憐孤兒…」,他唱着唱着,仍忍不住紅了眼眶。

老兵張家聲今年85歲,約13歲時,因國軍行軍至家鄉湖北天門縣,全鄉不分老少全被抓進部隊服役。由於他年紀小、個子矮,只能擔任「水兵」,替需要加水才能發射的「馬克沁機槍」加水;還曾因太過矮小,被長官質問:「怎麼是個小鬼在站哨?」

張家聲說,當年許多同鄉同袍想要逃走,但自己太過矮小,怕成拖油瓶,因此被留在部隊,未料逃走的同袍,不久後被抓去「抗美援朝」,全都沒再回鄉,反而自己陰錯陽差,事後還曾返鄉探親。

昨以「回首抗戰憶當年」爲題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還邀請當年與母親重逢又離別的流亡學生陳孝祿、父親因戰爭而來臺落地生根的資深演員呂福祿等人。時隔70年,耄耋老人回憶起當年經歷仍鉅細靡遺,也讓在場數10位聽衆的心情,隨着故事而高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