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逾2年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破7 但對非美貨幣仍強勢

時隔2年多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破7,但對非美貨幣仍強勢。(澎湃新聞)

大陸澎湃新聞報導,2020年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離岸市場首次「破7」。15日晚間,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跌破「7」這一整數關口,最低貶至7.0183。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逼近「7」關口,最低貶至6.9962。

本輪人民幣匯率下跌始於8月15日大陸央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之際,同時美元指數不斷刷新20年新高。隨着跌破「7」關口,本輪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累計下跌超過2600個基點,跌幅超過3.88%。

面對本輪貶值,大陸央行在5日出手,決定自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這是大陸央行年內第二度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面對這一輪貶值,大陸央行副行長劉國強5日在大陸國新辦吹風會迴應稱,中國外匯市場運行正常,跨境資金流動有序,受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雖然有影響,但是影響可控。

劉國強強調,人民幣並沒有出現全面貶值。他指出,近期主要是美國加碼貨幣政策調整,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籃子裡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貶值,但是和其他非美元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是最小的。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中間價升值了4.15%,人民幣對日元中間價升值了12.3%,人民幣對英鎊中間價累計升值了6.9%,對紐西蘭元中間價升值3.99%,人民幣對澳元中間價小幅貶值1.29%,對加元中間價貶值5.40%。

對於破7這一關鍵點位,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在強勢美元大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是否破7這一關鍵點位,已沒那麼重要,應理性看待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下匯率的波動。

他指出,大陸央行可用於穩定匯率的政策工具較爲豐富,包括但不限於啓動逆週期因數、調節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等。其中,「逆週期因數」將直接作用於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雖然當前仍無法明確央行是否啓用了「逆週期因數」、及部分報價行是否調整了中間價報價模型,但從歷史經驗看,上述該工具對於應對人民幣持續的單邊貶值行情非常有效。

光大證券也認爲,今年以來,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幾乎未曾動用政策工具對匯率進行調節,表明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仍在政策取向內,主要源於穩增長和保就業的壓力超過外部平衡,人民銀行對匯率的容忍底線有所提高。若貶值壓力超出政策容忍底線,不排除再次引入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逆週期因數等政策調節工具。

劉國強在展望未來時強調:「人民幣長期的趨勢應該是明確的,未來世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強,這是長期趨勢。但是短期內,雙向波動是一種常態,有雙向波動,不會出現『邊市』,但是匯率的點位是測不準的,大家不要去賭某個點。合理均衡、基本穩定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我們也有實力支撐,我覺得不會出事,也不允許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