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以空間換時間──得中原者得天下(五)

盧溝橋。(中新網)

但誰知正是在這個時候,國民革命軍一路挺進,北伐成功,中國又統一在國民政府下。日本人的陰謀詭計眼看受阻了,這個時候,再惺惺作態恐怕於事無補,於是乾脆撕下面具,在皇姑屯放了個炸彈,先把東北軍閥頭子張作霖給炸死了,緊接着發動九一八事變,徹底侵佔了東北。

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不放一槍,把東北丟給了日本人。這一次和以往不同,以往英法聯軍也好,八國聯軍也好,他們也佔了中國很多地方,但都只是取得治外法權,建立殖民地,頂多也就像香港和澳門一樣是租借,主權還在中國。但這次日本人侵佔東北,是赤祼祼的把這塊地方從中國割走了,建立了一個滿洲國,所以這一次激起了中國人極大的憤慨。中國人突然發現,壞了,敵人打到家門口了。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人先佔據了上海,取得上海的駐軍權,更爲重要的是,隨後又佔領了山海關和張家口,控制了華北的北大門和東大門,然後鼓動華北獨立,想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到1936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這個時候,日本人不能再等了,於是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日正式全面開戰。

抗日民族戰線只是完成了中國人精神上的動員,讓中國各黨各派放下內部矛盾,一致對外,但真要和日本人開打,光靠一腔熱血是不行的,還要靠實力說話。但這個時候,中日實力相差懸殊,如果硬拼,不光死傷難以數計,最後還得亡國,那怎麼辦呢?國民政府想出的對策就是:以空間換時間。

以空間換時間,就是利用中國特有的地形,拖慢日本人進攻的步伐以換取時間。

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打仗不能拖得太久,否則資源接濟不上,但他們武器精良,軍人訓練有素,適合速戰速決。中國地廣人多,但工業水準落後,裝備差,因爲貧困,人員的身體素質也很差,訓練也不到位,適合持久戰。

第一個問題,爲什麼要以空間換時間?

現代戰爭不同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在冷兵器代,人口和糧草是最大的戰爭資源,只要有人,人有飯吃,就可以打仗,至於武器,在戰場上打掃回來就可以重複利用。但熱兵器時代不同,光有人和糧還不行,槍支彈藥是個消耗品,戰爭的勝負還要看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也就是說,後方要有持續供應槍支彈藥的能力,如果供應不上,這仗就沒法打了。而當時,中國的工業企業全在長江沿線,尤其在長三角一帶,中西部的工業幾乎爲零。一旦戰事一起,日本人炸掉沿海沿江的工廠,中國就只有投降的分了。所以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拖住日本人的進攻步伐,讓我們有時間把長江沿線的工廠遷到內地去,遷到大後方去。

還有一點就是集結軍隊。北伐勝利後,各個地方軍閥名義上聽從南京中央政府,實際上仍是各自爲政。只有大敵當前,在全國人民一片抗日的呼聲中,他們才真正願意聽從中央的號召。南京政府要整編軍隊,佈署兵力,也需要時間。像共產黨的軍隊,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整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後來又改稱爲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簡稱。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在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國軍的一部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