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駐美大使館1978年撤館紀要(王豫元)
1999年雙橡園。(何叔娟攝)
這幾天看到美國從阿富汗狼狽撤軍,大使館也撤退到喀布爾機場辦公,不禁想起1978年12月15日中(中華民國)美斷交時我們撤館的場景。筆者1976年9月從外交部北美司外放到駐美大使館,抵任後即分配到政治組工作。兩年後1978年8月,大使館一等秘書總務組長調部,外館編制員額有限,一個蘿蔔一個坑,部裡派來一位女性外交官補缺,沈劍虹大使馬上把我找去面談,告訴我這個一百多人的大使館,總務是個繁雜重要的工作,每天要與三教九流的美國人打交道,他不能讓初次外放的年輕女性來接這個事,他用英文問我「W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能否幫我一個忙?)」,並表示「會記住不會讓我做太久」,就這樣把我調任三等秘書總務組長,沒想到才接任三個多月就碰上了中美斷交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沈大使夫婦12月29日也回國了。
美國與中共政權建交定於1979年1月1日生效,照往例中共政權與我們邦交國建交後很多都是直接接收了我們原先的館舍,我們則立即下旗歸國,這次斷交又是事出突然,情況不明,所以主持撤館的胡旭光公使決定做最壞的打算,我們必須在12月31日以前把大使館及大使所住的雙橡園全部清空,至少裡面的東西不能落入中共之手,這對一個自1952年已經開始在這幢建築辦公的大使館,以及自1937年以來中華民國九位大使做爲家的雙橡園而言,兩個禮拜內要全部清空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亊。
我首先採購了大批精良的碎紙機,分送各組全天侯把機密公文絞碎,但公文量實在太大怎麼絞也絞不完,最後只得向U-Haul公司租用一個最大的封閉型卡車由同仁駕車把非機密性的公文分批載到馬利蘭州郊外公立的大型焚化爐去燒燬,其實宣佈斷交第二天上午開始,大使館對面的路邊就停着一部汽車,裡面永遠坐着兩名美國情治人員對我們全程監視,我們這些大卡車一開出去,他們就馬上着人全程跟蹤,看我們的動向,這跟電影裡的情境一模一樣。行前館裡負責全美情報工作的汪希苓參事(即後來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局長) 交代我,這些公文送焚化爐後「一定要同仁看着他們燒」! 我的同事回來跟我報告說,焚化爐的員工說,「對不起,焚化爐是危險區,東西交給我們就行了,非工作人員不能靠近 !」 記得大使辦公室裡還藏着一個不知何年何代的大型笨重保險鐡櫃嵌在牆裡,外面是一般衣櫃的様子,難怪我以前都不知道? 因爲沒人知道密碼鎖號也沒有鑰匙自然已經廢棄多年了,趁此時機找到老鎖匠在全館有關同仁齊聚見證之下把它打開了,原來期待驚喜,結果裡面除了幾張蔣夫人的照片及幾張舊報紙,什麼都沒有 ! 另外在堆滿東西的地下室還挖出來一個平臺式坦威鋼琴,也是個好東西,可惜嚴重發黴了!
至於雙橡園東西更多,最糟的是這些物品不但沒有完整清冊,很多品名跟實物也兜不起來,因爲接近聖誕節假期,很多美國人開始渡假去了,找到了報關行卻找不到幾個包裝工,更找不到釘框架保護運送物的木匠,最後只好將就一下把所有要運回臺灣的傢俱及陶瓷器等用大量的包裝紙及泡泡紙打包,邊打包邊造冊。這些東西總算在12月31日全部裝上貨櫃送到巴爾的摩碼頭,並在陽明海運協助下運往臺灣。一個多月以後運到臺北在臺北賓館拆箱,發現有些東西破損,外交部總務司照了相寄給我們參考,並體諒我們兵荒馬亂下的辛苦沒再追究。
1982年3月我們將雙橡園從「自由中國之友協會」購回,有些東西也陸續運回雙橡園。至於我們位於麻薩諸塞州大道上的大使館是一座1910年完工的十八世紀法國式建築物,斷交前幾個月才整修粉刷竣工,斷交後不久就賣給海地政府作爲他們的駐美大使館,現在從他們網站上看到已經修的更美侖美奐,還對外開放導覧參觀呢!因爲很多因素我們不可能再回去了,每念及此心中不勝感慨 ! (作者爲前駐教廷特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