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博2主展館搶先看 18米巨型互動「竹編圓環」好吸睛

世界客家博覽會主展館之一世界館內,最後一處展區打造直徑長達18公尺的互動型竹編科技環形裝置,爲全臺最大室內裝置藝術。(蔡明亙攝)

世界客家博覽會主展館之一的臺灣館,以「紮根與共榮:有客當靚」爲主題,一次開箱全臺14縣市的客家文化。(蔡明亙攝)

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以「光的大劇場」爲主軸,設計「序曲-走向世界」、「世界客家」、「點亮世界」及「攜手前行」4大展區。(蔡明亙攝)

世客博展期66天規畫多元精彩展演活動。(蔡明亙攝)

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以球體投影動畫展現客家在世界的發展旅程。(蔡明亙攝)

世客博臺灣館內,各縣市展區有許多互動性或特效聲光的展示。(蔡明亙攝)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登場,以「Travel to Tomorrow天光日個客家」爲主軸,打造全球首次以客家文化爲主題的國際級博覽會,青埔2大主場館爲世界館與臺灣館,分別呈現世界5大洲客家人如何求新求變、臺灣14縣市客家文化,帶領觀展者走入客家的世界。

世客博展期66天規畫多元精彩展演活動,主展館世界館以「光的大劇場」爲主軸,設計「序曲-走向世界」、「世界客家」、「點亮世界」及「攜手前行」4大展區。世界館策展人王騰崇分享,盼將沒被記載的生命故事作整體策展,先以球體投影動畫展現客家在世界的發展旅程,再講述各洲客家人口分佈,並呈現各國獨特客家風情,客家名人堂則介紹21位具客家血統名人。

客家名人堂中,這些名人遍佈新加坡、古巴、模里西斯、秘魯、夏威夷等地,從建國先驅、政治家,到藝文巨擘、商業、學術等各領域的佼佼者,讓大家看見客家人對世界的影響與深遠貢獻。

世界館內最後一處展區打造直徑長達18公尺的互動型竹編科技環形裝置,爲全臺最大室內裝置藝術,邀多位藝術家花費2周時間現地創作,以鋼索固定呈現半落地、半懸空狀態,民衆可貼近觀賞,並透過掃碼生成影像,自己的姓名會出現在環內,可拍照留念。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登場,打造全球首次以客家文化爲主題的國際級博覽會。(蔡明亙攝)

另一主展館臺灣館以「紮根與共榮:有客當靚」爲主題,一次開箱全臺14縣市的客家文化,藉「適應臺灣」講述客家族羣紮根臺灣的生活與文化,再從「豐富臺灣」展現客家族羣對自身至臺灣的貢獻與影響,最後以「共享臺灣」集結當代客家族羣的自信與創意,呈現臺灣客家不同時代的轉變。

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策展人王騰崇分享,盼將沒被記載的生命故事作整體策展。(蔡明亙攝)

臺灣館策展人林鑫保表示,各縣市展區有許多互動性或特效聲光的展示,運用AI科技讓逛展有更深刻五感體驗,透過展覽帶領世界認識臺灣各地的客家文化,如何豐富生活、影響社會,感受臺灣文化的多元色彩。

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策展人林鑫保表示,盼透過展覽帶領世界認識臺灣各地的客家文化。(蔡明亙攝)

除世界館與臺灣館,還有8大副展館包括兒童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北區客家會館、臺灣客家茶文化館、侖坪文化地景園區等,每處都別具特色,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