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健脾、中藥泡腳祛溼邪

溼,有兩種,一個是自然界的溼邪(外溼),另一個是身體自己產生的溼邪(內溼)。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損害,水溼聚積體內,形成內溼。凡有內溼的人,一旦遇到溼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春季祛溼是調理慢性病、擁有健康身體的基礎。

第一招:中藥泡腳祛溼邪。藥方:乾薑20克,艾葉30克,桂枝10克,桑枝10克,附子20克,川椒30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用法:將藥用紗布包好,放水裡煮開後將藥包取出,將湯水倒入洗腳盆中,晾到40℃至50℃時即可泡腳。每天泡1至2次,每次20至40分鐘。

第二招:飲食祛溼四神湯。「四神」是指薏苡仁、蓮子、山藥、茯苓。山藥以補虛爲長,茯苓以祛溼爲長;薏苡仁有化溼之功,又能清熱,因爲溼久會化熱,變成溼熱;薏苡仁最擅長清溼熱;蓮子養心安神爲首功。

第三招:勞逸結合休息好。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

第四招:少吃冷飲健脾胃。中醫認爲,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脾胃受損後,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溼內停,體內溼邪大量積聚後,出現身體沉重、腹脹甚至腹瀉,晨起眼瞼浮腫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