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911、阿富汗、臺灣的命運(黃介正)

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將於本週六(11日)屆滿20週年。2001年9月11日,多名恐怖分子分別劫持美國4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擊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大廈,一架撞毀華府五角大廈一側,另一架在賓州墜毀。圖爲世貿雙塔大廈北樓遇襲後不久,南樓遭到一架客機撞擊的連續畫面。(新華社)

在美中臺三組雙邊關係的發展歷程中,2001年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攻擊事件,不但加重「恐怖主義」在國際關係教材的分量,徹底改變了美國對國土安全及國際戰略的政策視角,也撞偏了臺美關係當時投射出的彈道。

除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沒有國家膽敢武力攻擊美國,尤其本土48州是安全的。依存在阿富汗境內的賓拉登以及他所領導的蓋達組織,出乎意料地以劫持民航客機作爲武器,對美國重要象徵地標進行毀滅性的攻擊。美國痛了,全國誓言必須反擊。

時間回到1990年代,柯林頓總統第二任期,雖然在平衡預算與降低國債表現亮眼,然控制參衆兩院的共和黨針對許多國安事務,尤其在美中關係上,主導國會設定議題。舉其要者有四:

一、1998年成立《倫斯斐委員會》調查研究美國遭受之彈道飛彈威脅,倡議建構區域導彈防禦(TMD)以及國家導彈防禦(NMD)系統。

二、1998年設立特別委員會,調查並完成《考克斯報告》,指控中共竊取美國核武機密,以發展自身核武技術。

三、1999年國會通過《200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要求五角大廈向國會提出年度中共軍力報告,國防部至今仍每年提交。

四、2000年國會授權成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專責調查研究中共經濟與國防安全議題,提出年度報告並運作至今。

當今全球關注的美中之間的戰略互疑與強權競爭,其實早在20餘年前即已發端。

共和黨於2001年重返執政,篤信「強推民主」與「國際干預」的「新保守主義」(NeoCon)菁英重返決策位置。美國政治評論圈戲稱小布希總統的政策有如ABC一般容易理解,亦即All But Clinton,反轉所有的柯林頓政策。

美國1979年與我斷交後,對臺軍售雖從未停止,卻常因顧忌北京而影響決定。小布希政府策士們一就位,即醞將臺灣視同北約盟國(NATO-like alliance),隨時可提出軍售需求並審議決定,不受過去每年一度「華美軍售會議」之限制,同時積極檢視屢遭柯林頓政府推遲的軍售項目,儘速滿足臺灣所提需求。

小布希上任未滿3個月,美軍EP-3偵察機在2001年4月1日與中共海軍航空兵殲8乙型戰機在海南島外海發生撞機,美軍機迫降陵水機場。由於北京拖延美國大使館人員接觸探視24名美軍,全美電視臺因沒有海南島現場畫面,僅能重複1979年伊朗劫持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的影片。我當時正在華府訪問,深感美國對中共印象頓時轉爲敵視。

同月24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重大對臺軍售,包括:8艘柴電潛艦、4艘紀德級驅逐艦、12架P-3C反潛機、12架反潛直升機、144門帕拉丁自走炮、54輛AAV-7兩棲突擊戰車等,總價值約180億美元。臺美軍事關係出現難得的突破,復由於美國普遍讚賞臺灣和平完成首度政黨輪替,使臺美關係呈現上揚趨勢,前景大好。

不到5個月,911恐怖攻擊發生,美國國安及對外政策重心移轉,全球反恐必須尋求北京支持,形勢隨即驟變。當時正待「順風揚帆」的臺美關係,以及原本在臺灣這邊的「時與勢」,因而迅速偏移。這就是長期以來,無論誰在何時說「現在是臺美關係最好的時刻」,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的原因。

美國在高民意支持下出兵阿富汗,使美國出手對付中共推遲近20年;如今美軍黯然撤離時,美中實力對比已然轉變,北京講「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底氣形成。美國20年前爲執行全球反恐,必須爭取中共的配合;現在如何避免美軍撤出後的阿富汗,不會再度成爲孕育窩藏恐怖組織的溫牀,仍需藉助北京的影響。

前後相距20年,臺灣皆爲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皆爲斷線狀態;然兩岸彼此敵視程度與臺海軍事緊張情勢,已截然不同。911改變了臺灣的命運,20年後的今天,臺灣的命運又將如何?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