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民黨要以內鬥亡國的「南明」爲鑑(林谷芳)

國民黨昨板橋體育館舉辦全代會,除了通過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的提名,還上演多年未見的「禿子、漢子、燕子」大合體,但也出現了出席人數不足的狀況。(中時資料照,黃世麒攝)

在國府當年撤退及近些年來兩岸消長的這兩個時間段裡,都有不少人憂心忡忡,怕臺灣就將成爲歷史中的「南明」,孤懸一隅,終不免走向消亡。

這種比喻有它的依據,其相似之處,是大陸本土/海外孤島的基本態勢。但其中也有太多過度引申的地方,單單就中華民國在臺灣已屹立70年,又曾經創建亞洲四小龍的奇蹟,許多文化的保存與發揚還堪稱華人世界的標竿,在當前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又佔有一席地位,這種種都與僻處一隅或流亡海外的「南明」有天淵之別。

然而,這個比喻倒可以提醒我們,當年帳面上擁有百萬軍隊的「南明」弘光帝爲何會打不過只有十幾萬人的清軍,且在短短1年內就亡了,其中的原因固多,但關鍵就在「南明」幾乎將重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內鬥之上。

「南明」共歷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曆等幾任皇帝。弘光朝最先的內鬥在江北四鎮一幫人身上,鬧到史可法都不得不「自請督師江左」,但最後也只能嘆到「爲今之計,唯有斬四鎮悍將之頭,事方可成。」

弘光朝亡後,福建的隆武政權和浙南的魯監國,又爲了爭正統而出現更大的矛盾,紹武與永曆甚至還相互攻伐。

兵員懸殊大,但兵多者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兵少者消滅,歷史中還真少見,就因同一朝廷的人已不合,兩個朝廷的整合更不用想,大臣之間的相互挈肘,武將的擁兵跋扈,最終只能覆亡。

但過往的教訓雖說殷鑑不遠,歷史卻是一再的反覆,有人如此形容「南明」,「內鬥雖會亡國,但亡國也還要內鬥」,這樣的情形正可以比諸當前的國民黨。

內鬥在國民黨有其歷史淵源,但當年是打江山的時候,內鬥還不完全是種「內卷」,而在臺灣,2000年連戰、宋楚瑜的內鬥,也還可歸因於李登輝的陰謀,且當時政黨還沒輪替過,國民黨多少仍擁有「資本」,但2016、2020大選的兩次大幅度落敗,以及民進黨假轉型正義之名的追殺,都已讓國民黨氣如遊絲,就快變成可有可無的政黨,坦白說,想奪回政權,原很渺茫,好在老天還是給了機會,遇到民進黨本身的弊案連連,施政不力,又將臺灣置於兵兇戰危之地,讓國民黨能再次一搏,但哪想到,這陣子我們看到的,卻是除了內鬥還是內鬥。

當然,會樂於內鬥,正因原來情勢大好。想想,幾個月前侯友宜的民調還處於最高,眼看奪回江山有望,許多人對自己的未來不免有更多想像,於是一連串的內鬥開始,且愈演愈烈。其發展讓人不禁感觸:是不是內鬥已成爲國民黨的基因。

而就此,國民黨大陸敗於共產黨之手,臺灣敗於民進黨之手,正有其必然,因爲兩個對手都是善於運用外在矛盾來解決內在矛盾的,換句話說,它們都擅用大局來統合內部。君不見:民進黨初選之內鬥還真刀刀見骨,但一旦確定人選後,也就炮口一致對外。以此回看國民黨,若真臺灣的前途要改變就須下架民進黨,那集中火力進攻對手尚且不及,又哪有工夫整天還在爲要不要換參選人而內鬥呢?

侯的民調墊底,當然有他本身的原因,先前對同志的不夠相挺,行事的謹小慎微,政策論述的不夠內行,在在都未能激勵人心,但坦白說,若沒有內鬥,沒有內捲到讓外人看笑話,也不致前此的兵敗如山倒。而原來,作爲黨的參選人,他固該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但全黨不也該作爲他的後盾嗎?

國民黨要贏,就須以「南明」爲鑑,一個團體的衰敗,常因「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這兩天全代會的場景,多少給支持者帶來了一點希望,但願這真是反轉的開始!

(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