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與侯友宜,誰有兩岸和平真實力?(王尚智)

賴清德「定於一尊」與侯友宜「藍營救星」,人們幾乎都忘了臺灣在「兩岸國際」的當下處境無比艱危,真正需要的是「格局與智慧足以擔當」的領航者。(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的青年和平之旅,體現了臺灣政壇罕見的膽識與格調。兩岸在民進黨以「抗中保臺」魔袍遮天下,一切只剩嘴炮和選票,換來兵兇戰危的步步進逼,這回由馬英九一人獨力開闢出彷彿「光之通道」,如何才能維繫和平馨香,不致成爲聖壇上的一夕曇花?

馬英九這次將「情懷/祭祖、歷史/國民黨溯源、和平/兩岸青年交流」的組合拳,打得溫柔又實重,甚至以他個人的眼淚與幽默,一舉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連同難以想像的「中華民國、總統、憲法」關鍵字,推舉至兩岸交流空前的天花板!雖說這一切背後,也來自北京的禮遇與寬容,卻也具體暗示了兩岸和平今後的「實務結構」,緊繫於青年與交流繼續深耕築基。

然而,人心最渴切的一切「偉岸高德」,現實上往往最遙不可得!莫說期間綠營政媒每日駁火打壓,連在野國民黨的「隔海呼應」也相當單薄!國民黨長期欠缺有效的「兩岸論述」,多年迷失在某種「本土抉擇」的取巧討好,這次馬英九廣被視爲「打開一條兩岸新路」,黨內衆多私心卻不埋單,忌憚其光芒萬丈,掠奪了自身的政治籌碼。

政治現實,總是既殘酷,又狡猾。一方光芒萬丈,只會凸顯另一方雜如墨聚!這次蔡英文會見麥卡錫、馬英九重開兩岸路,「雙英」各自力推的國際與兩岸新高度,確實恰好讓賴清德、侯友宜盡顯其格局低劣與小家子氣。蔡英文越是爲了自身最後「歷史定位」而打拚,每一舉動都只讓賴清德「臺美關係、國際視野」的軟肋畢露。同樣之於馬英九,凸顯著侯友宜。

賴清德「定於一尊」與侯友宜「藍營救星」,這些虛誑描述在藍綠對決的政治戲碼被扯久了,人們幾乎都忘了臺灣在「兩岸國際」的當下處境無比艱危,真正需要的是「格局與智慧足以擔當」的領航者。然而,賴清德荒謬低劣的「疑美論不可」,連同侯友宜扭捏反覆的「侯侯做代志」,都讓人懷疑臺灣政壇領導人的「退化」程度,是否只剩白菜與蘿蔔水平?

這些剝開「人格魅力」假象之後的深沉疑慮,不僅在國際媒體分析上越見頻繁,同時也體現在島內民意調查:賴清德始終只有基本盤,而侯友宜的民意支持下墜彷彿沙漏。然而,2023年總統大選前註定仍將是「中美臺三方角力、臺海戰雲風險飽受關注」,蔡英文與馬英九不會消失反更鮮明,催促着「美國不信賴清德、藍營不信侯友宜」同樣都須證明:兩人究竟在「兩岸、國際」能否具備真正擔當?

在連戰、吳伯雄、吳敦義均已老病的情況下,馬英九今後將成爲國民黨「緊繫兩岸和平」的唯一人物!朱立倫長期明顯「親美」,更甚於與北京建立信任,臺灣基層民間對朱立倫「圖大位」的懷疑與敵意不散,終究也因爲朱立倫從政30多年來在兩岸、國際「毫無論述也無成績」所致。如今難以移植給侯友宜,侯友宜尚未踏上藍綠正式賽道,卻已熄火頻頻。

而馬英九企望的「兩岸青年和平」今後如何持續?呼籲都容易,實事卻從未成!兩岸青年交流是疊磚砌瓦的基礎活,若不能搭建出更多「對話、論壇、政策」,兩岸青年政策若無法體現在「文化創意、科技創新」、「青創模式升級、成立青創基金」的多元創意中,和平一旦嵌不入現實,這一切都將只是「老人們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