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理性看待「雙英出訪」(呂秀蓮)
總統蔡英文(左)與前總統馬英九(右)。(合成圖/資料照)
自從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藍綠朝野角色互換,衍生出許多「政治適應不良症」。尤其2004年319槍擊案「2顆子彈各自表述」,歷經三任藍綠總統,真相仍未白,而真兇猶逍遙法外。
也因此,2350萬國人同胞之間潛存着相當程度的猜忌和對立,藍綠之間的距離似乎比內戰過的國共兩黨還遙遠疏離;美麗寶島的風土人情和好山好水,常因藍綠惡鬥而充滿烏煙瘴氣。
本人在擔任副總統時,力倡「三安: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人民安心」與「三和:族羣和諧、政黨和解、兩岸和平。」因此,2005年紅衫軍事件時,我成立「藍天綠地好臺灣」聯盟,藉以穩定政局。今年319我召開「北區民間國是會議」,突破政黨、宗教、族羣、世代及統獨界限,讓藍綠對話,統獨疏解。
外界對於我的用心未盡重視,隔天馬英九前總統將回大陸祭祖的消息曝光,而總統府隨後發佈蔡英文總統出訪友邦、過境美國的行程。瞬間又上演藍綠互嗆,統獨較勁的戲碼。
蔡總統的行程,以飛往友邦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爲名,來回兩度「過境」美國,並非正式訪問。因在紐約接受智庫頒獎,在洛杉磯跟衆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並在雷根總統圖書館演講而受關注。至於馬英九前總統則要登陸祭祖,並帶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進行兩岸青年交流。但不到北京,不見習近平。
二者其實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但因美中惡鬥,兩岸敏感,而蔡英文在加州見麥卡錫暫緩其來臺再掀風暴,成爲媒體焦點,卻橫空冒出馬前總統要「迴歸」大陸祭祖探親的劇本。坦白說,清明時節祭祖掃墓本是慎終追遠的中華文化。從未去過中國大陸的馬英九終於可以自由登陸祭祖,總統府覈准並洽政府單位「給予必要協助」,應予肯定。
令人訝異的是,中國大陸網友的反應,其尖酸苛薄超乎在臺灣的你我所能想像。有罵他是「罪人」,更有用「要飯的來了,爲什麼要我們供吃供喝?」也有人提到要他去看當年國民黨虐殺共產黨的重慶「渣滓洞集中營」。
至於蔡總統的出訪,比起阿扁總統的12次以及我的11次出訪而言,除了議長與她會晤這點,其他的行程並未突破,而議長與她會面是爲避免再掀烽火。但蔡總統出訪前3天,宏都拉斯和我斷交,轉與北京建交。北京刻意選擇的時機,其實也不令人意外。當年阿扁要兼任黨主席就職前2小時,諾魯宣佈與臺斷交,那當然是北京的惡意技倆。
「元首外交」妙用無窮,卻也詭譎多變。兩蔣從不出國門,李登輝總統曾以到新加坡與李光耀打白球進行「渡假外交」。當時我是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委。我提案通過,促請李總統率團出訪友邦總統就職典禮,順便與各國元首會晤。後來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李登輝將行程延長成「環球破冰之旅」,開啓「元首外交」。
陳呂執政時,北京定下「買空、挖空、擠空」的「三空政策」要置臺灣於死地,我們不得已卯足全勁鞏固29個邦交國。如今只剩13+1!每思及此,不勝唏噓。誠懇祝福蔡總統出訪成功,也不希望馬前總統去大陸受傷太重。
更希望朝野共體時艱,以大局爲重,同舟共濟。執政的民進黨若想持續執政,更需前瞻超越,有容乃大。
(作者爲前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