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聯美反中還能撐多久(陳一新)

美國、澳洲、印度和日本12日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級官員視訊會議,討論包括印太地區面臨的戰略挑戰,反擊假訊息,促進民主和人權等議題,還討論到「臺灣海峽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圖爲美日印澳領導人3月12日進行視訊峰會示意圖。(摘自澳洲總理莫里森臉書)

這次美國在阿富汗折戟,背棄並肩作戰20餘年的盟友,對美中關係、美臺關係甚至兩岸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美國兵敗阿富汗,不僅讓拜登政府顏面盡失,也讓原先對中政策享有優勢的美國「輸到脫褲」,沒有資格再對中國頤指氣使。

塔利班神學士在中俄兩國力挺之下,在短短19天攻佔首都喀布爾,顯示美國無論在謀略、情報、外交與軍事戰場上都比中國略遜一籌。加上華府在背棄盟友之後,美國在海外的信用也瀕臨破產,在亞洲的盟友也會修正他們原先「唯美是從」的政策,不再完全以美國馬首是瞻。

中國駐美新任大使秦剛的最重要任務是重啓中美對話管道,現在不僅「使命必達」,還可能達到「平起平坐」與其他意想不到的目標。就連雙方都不希望破局的貿易談判,美國也不再享有多少優勢,正是「一着錯滿盤皆輸」。如果說秦剛的使美是「恰逢其時」,則孫曉雅女士出任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處長恐怕就是「時機不對」了。

在阿富汗淪陷之前,孫曉雅才拜會蔡英文總統,大概蔡英文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說「臺美關係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而由孫曉雅說「美臺關係目前是最高點」。現在美國丟掉阿富汗,未來蔡、孫再見面時,無論哪一位再說臺美關係有多好,恐怕都會成爲一大笑柄。

再者,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會對撤軍阿富汗負起責任,但顯然無助於讓美國在全球政治風暴中全身而退。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多年,軍閥割據,民主在阿富汗直如天方夜譚,滿朝文武貪污起來更是一個比一個狠。今後美臺官員會談時,應少講場面話,美國應成爲臺灣的諍友,而不是用一頂頂高帽把臺灣領導人哄得忘了自己是誰。做爲民主國家的老大哥,美國更應扮演敦促臺灣民主進步的角色,多協助臺灣成爲真正的民主國家。

在過去20多年,美國在阿富汗投資兩兆多美元,竟然訓練出一批不堪一擊的政府軍與只知道貪污斂財的政府官員。如果說美國對這些現象視若無睹或矇在鼓裡,那就顯示美國與阿富汗政府一樣無能。今後,美國對臺軍售絕不能將一些過時武器或臺灣不需要的軍事設施硬塞給我國。

阿富汗遭拜登政府拋棄之後,美國在全球的信用破產,美國的保證變得一文不值。未來,在兩岸相關議題上,華府將相對承受來自北京更多的政治壓力。例如,單是一句「美國不支持臺獨」這樣的空洞保證,將不再爲中國所接受。未來蔡英文要打「臺獨」擦邊球或臺美聯手玩「切香腸式的臺獨」,可能會愈來愈難。在促成兩岸建立對話管道方面,美國也將承受來自北京更大的壓力,至少不會讓蔡英文向對岸遞出3次橄欖枝,最後卻因鳳梨事件破局這種扮「家家酒」的兒戲歷史重演。

面對美國信用嚴重破產,過去5年全靠「聯美反中」撐起「維持兩岸現狀」與「民主政體」假象的蔡英文,可能會同時承受來自北京與華府的政治壓力而做出原先並不想做的調整與改變。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