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紓困預算要用在刀口上(周信佑)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落日期限延長1年至明年6月底。(姚志平攝)
彭博社26日公佈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月評比,臺灣在53個國家中位列第51名,倒數第3名,防疫模範生變劣等生。疫情居高不下,立法院27日通過將《新冠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間延長1年至明年6月底,行政院也通過「因應疫情新一波振興作爲」,總經費345.6億元,政府估計約89.9萬人可受惠。
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立法院自2020年陸續通過8393.4億元《新冠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特別預算,政府在疫情初期成功擋下病毒,也交出不錯的經濟成績單,但或許是前期防疫成功讓政府錯估情勢,沒能提高警覺超前部署,以致今年4月初面對Omicron的新一波疫情,首先面臨快篩劑不足,5月中又面臨PCR篩檢量能不足之疑慮、醫院病牀與醫護人力不足,治療新冠肺炎藥物供不應求,顯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低估了防疫醫療保健支出所需的經費,也未提前準備防疫的醫療需求。
觀察紓困特別預算8393.4億元中的預算配置,用於經濟發展支出最多,約5151億元,佔所有預算的61.37%;其次是醫療保健支出,編列了1657億元,佔比19.74%;第三是福利服務支出,約806億元,佔比9.61%;第四是農業支出爲457億元,佔比5.44%;第五是社會救助支出316億元,佔比3.76%。從前年1月15日到今年4月30日,約執行7120億餘元,執行比率約85%,目前剩餘約1300億元。
從整體預算配置觀之,政府顯然把重心放在經濟振興上,但防疫、紓困、振興3項,最根本的還是防疫,只要防疫工作做得好,紓困振興所需經費自然可大大減少;疫情若沒獲得解決,經濟必受衝擊,屆時政府又要紓困、振興,反形成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疫情發展瞬息萬變,政府不該自滿過去的防疫成就,輕忽疫情變化,以致沒有提前部署。
像今年3月前已支付快篩試劑款項僅5264萬,確診後最關鍵的醫藥保健預算項目「治療藥物與醫療器材調度及口罩諮詢、檢驗等」,編列20億8662萬元,只執行了14億5590萬元,執行率僅69%;更在疫情爆發後才緊急採購抗病毒藥物,目前已決標未支付數還有201億2355萬元。
衛福部的防疫經費運用不論是快篩劑、PCR量能、兒童疫苗、醫護人力配置與簡化檢疫、給藥程序,及時救助病患等方面,都有慢半拍之嫌,讓防疫政策出現很多問題。龐大的特別預算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還讓人民付出更多生命的代價,政府的防疫工作實在需要嚴肅地檢討。
總數8393.4億元的紓困特別預算目前還剩1300億元,政府說未來將全數用於防疫。但未來編列的預算一定要用在刀口上,填補當前的防疫漏洞,建立檢疫量能,把病牀補足、買疫苗,尤其是降低中重症與死亡率仍是當前防疫的重點。如果政府不能妥適配置有限的預算資源,編再多的預算都是浪費。(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