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雙英的兩條路線之爭(王欽)

前總統馬英九(左)赴陸祭祖參訪,總統蔡英文(右)也出訪中美洲友邦。(中時資料照/姚志平攝)

前總統馬英九終於踏上他的第一次大陸之行,在此之前他是臺灣歷任領導人中唯一一位沒有到過大陸的人,他也是解嚴以來臺灣領導人中最具中華情懷的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弔詭。爲了順應臺灣本土政治的發展趨勢,馬英九在其任內也不得不強壓其內心的真實感受,幾乎不敢提自己是中國人,這次到大陸參訪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大談兩岸中國人共同振興中華的志業。

不過拋開個人的真實情感不談,作爲一位成熟的政治工作者,馬英九此次大陸行程的一言一行當然都深具政治意涵,尤其是對比同一時間蔡英文到美國的過境行程,可以看出兩人在政治路線上的不同抉擇。

蔡英文這兩屆任期的路線其實非常清楚,那就是擁抱美國,做美國的馬前卒。這其實不單純是民進黨基於臺獨的政治需要,實際上也是2012年敗選的一次深刻總結,表面上民進黨檢討了其兩岸路線,實際上他們更加認識到贏得美國認可與信任的重要性,所以從那時起,民進黨和蔡英文的施力點都放在如何與美國的戰略目標保持一致,這當然也取得了實際效果,那就是讓蔡政府的對美外交不斷取得新成果,一時之間頗有一些風光。

但也不必懷疑,這些所謂的成果都不過是表面文章,臺灣的安全環境這幾年早已變得更加惡劣,大陸軍機繞臺已成爲常態,過去兩岸默認的慣例也早已不復存在,臺灣的戰略縱深已被大爲壓縮,而美國的軍事支持也是虛無縹緲,這從俄烏衝突中美國的表現就可以管窺一二,很難想像美國會有理由親自出兵相救。

馬英九則不同,雖然他和國民黨人從來也都是親美派,但他們也確實意識到美國已經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注意到大陸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簡單的在中美之間做二選一的抉擇已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相反地,他們更想取得某種平衡。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獨立處理與大陸的關係更有信心。

如果說,現任的國民黨政治人物還在基於選舉考量而顯得有些曖昧,那麼已經卸任的馬英九就比他們從容得多,也更能依照自己的政治判斷行事。沒有太多現實牽絆的馬英九可以自己創造出更大的政治空間,反而替自己贏得更大的兩岸影響力和話語權。

當然,馬英九也並非一味親中,在與大陸打交道的過程中,他也時時刻刻想要凸顯國民黨的重要性和正統性,這從他這次訪問大陸之旅的行程安排即可看出,處處都是國民黨的淵源,在行程中他也多次想要展示中華民國的政治元素,雖然有所剋制但絕不想放棄任何機會。

這其實也給大陸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到底如何更爲包容地面對國民黨人的訴求,顯然,毫無讓步的處理方式只會不斷拖延兩岸問題解決的時間。即便國民黨人有心與大陸談判,他們也可能面臨種種現實上的挫折,從而向後退縮。

從歷史大勢上看,我們可以得出統一不可逆的結論,但過程中的種種齟齬和糾結,可能會讓這個終極結果來得更晚、更艱難,而時間的損耗其實也會影響終極結果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