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重創民進黨保平安(陳國祥)

總統蔡英文(左)與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右)進行「廟口宣講」。(中時資料照,姚志平攝)

地方公職九合一選舉即將投票,依據各項民調與專家評估,民進黨恐將再嘗敗選苦果。蔡英文主席情急之下表示,如果執政黨挫敗,將使「國際對臺灣信心打折扣」,支持度隨而降低。這種論述又是把抗中保臺當選票提款機,可惜這張卡失靈了,提不到太多錢。

在此兩岸關係直直往下墜而戰爭風險急急向上升之際,民衆可以有截然相反的期盼,就是讓民進黨慘敗,一方面對外展現臺灣民意並不認同民進黨極端的抗中親美路線,擔憂再走這條險路可能招來戰禍,則兩岸和平尚有迴旋的空間;另一方面是警告民進黨,全面執政已淪爲鴨霸反民主、黑箱搞貪腐,必須痛改前非。最重要的是,重挫民進黨可以爲2024再次政黨輪替創造聲勢,醞釀新的能量。

民進黨敗選有助於兩岸和平。中共二十大之後,國際或臺灣的輿論多認爲中共正加快統一時程,武統迫在眉睫。蔡英文抓住臺灣民衆的恐懼心理,從競選到執政都在叫賣抗中保臺的靈藥,加上掌控傳媒的大片江山,所以頗有蠱惑效能。然而,民進黨所言所行的動機都是撈選票,而不在於維護臺海和平,確保臺灣安全,導致兩岸關係惡意螺旋中不斷上升。

和平是兩岸的共同責任,中共已將臺灣問題鑲嵌在中美關係的核心位子上,中美鬥爭越激烈,而中共無法坐視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所以強制統一的緊迫感越強。儘管中共仍未完全放棄和平統一,但武統的「最後選項」顯然在加速準備中。

從馬英九時代與蔡英文執政,中共對臺態度截然不同,可見蔡政府不能完全推卸責任。但是,馬英九執政與中國大陸關係良好,並未犧牲任何臺灣利益,未作任何退讓,只是在「避戰謀和」的主軸上行事而已。蔡英文舍此不由,處心積慮推進兩國論,並且自甘成爲美國壓制中國的急先鋒。如果這回選舉獲勝,也間接傳達臺灣人民繼續支持蔡英文政府的抗中保臺政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奮戰。

如果中共體察臺灣民意而放棄統一目標,臺灣當然可以永保安全,實際的發展卻恰恰相反,既不放棄統一,民進黨政府還提供更多強制統一的正當性理由。二十大後習近平權位定於一尊,貫徹他統一臺灣的意志更堅決,在人事安排上有所體現,尤其兩位軍委副主席的背景,也被視爲和未來對臺用兵有關。中共二十大將「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寫進黨章,顯示「反獨」是其當務之急,且認爲「外力」是「臺獨」背後的靠山,兩岸關係遭外力挾持,於是「反獨」和「反外力干涉」一體進行。

民進黨一面倒親美,而且走向實質臺獨的步履加快,讓中共更加鐵了心要加快收拾臺灣。過去還有九二共識爲兩岸關係的護欄,蔡英文執政後親手拆下這個護欄,使得臺灣處境更危險。儘管九二共識的功能已非限於解決兩岸互動衍生的公權力問題,而是被擴及到共謀統一在內的政治性意涵,但仍是被視爲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所以尚有護欄作用。民進黨和九二共識誓不兩立,斷無退讓可能,寧可引戰也堅持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換上認同兩岸共識的政黨上臺,纔有緩解緊張關係的可能。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