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卡韓暗藏的秘密

作爲二軌外交的臺灣民主基金會,打從國民黨的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後,就一路卡人事,從「卡韓」到「卡盧」,不惜使出偷換董事席次、編造慣例、甩鍋韓國瑜等種種突襲手段。(資料照,姚志平攝)

作爲二軌外交的臺灣民主基金會,打從國民黨的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後,就一路卡人事,從「卡韓」到「卡盧」,不惜使出偷換董事席次、編造慣例、甩鍋韓國瑜等種種突襲手段,就是要阻止非綠人馬掌握實權,讓人懷疑基金會究竟藏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依慣例由立法院長出任,但民進黨2月即透過綠委「抹紅」韓國瑜,說韓若當董事長,公民社會團體會擔憂。儘管組織章程明訂,董事名單應按立院席次比例分配政黨代表,但基金會卻在3月6日偷換名單,改爲綠5席、藍4席、白1席,直到外界炮轟,才改回4:4:1。

而且執政黨耍陰的手段還沒完,依照章程,基金會執行長由董事長提名,日前也傳出韓有意讓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出任。由於基金會運作主要靠執行長,既然無法「卡韓」,執政黨就把腦筋動到了「卡盧」。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宣稱,執行長人選應依循慣例由總統任命,但這個所謂的「慣例」,過去只是董事長在決定提名人選後,爲表尊重總統跑個過場,現在卻被吳拿着雞毛當令箭。

爲了事前佈局,仍是綠營當家的基金會開會日期一拖再拖,上週才突然宣佈4月10日開會,還甩鍋給韓,說遲遲等不到韓的開會通知。這種說法立即遭打臉,不僅近韓人士否認基金會曾與韓溝通,韓還不是董事長,由他通知開會的說法也不合邏輯。

藍委之前爆料,民主基金會利用預算不受審查之便,已淪爲「綠友友」小金庫,補助對象多是綠營團體,綠營一卡再卡,只是印證了自己的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