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位世界級科技大佬,中國女子李飛飛排在馬斯克之前,憑啥?
就在這幾天,發生了一件大事,《福布斯》評選出了13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界領導人,其中有一位華人女性非常引人注目,她叫李飛飛,排在13人的第9位,而早就聞名世界的鋼鐵俠馬斯克卻屈居第11位。
請注意,《福布斯》是具有頂級權威性的排行榜發佈雜誌,信譽度極高。不過這次排名並非富豪,而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界領導人,這裡麪包含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科技界”,說明這次排上號都具有“科技”頭銜;另一個是“領導人”,因此這些人不一定是頂級科學家,但必須是某個科技領域的領導者。
李飛飛取得如此成就,在中國可能會被稱爲巾幗英雄、女中豪傑,但我認爲這些稱呼遠遠不能與她匹配,因爲她能躋身於這樣一羣人中,就是全人類中的頂尖人物,是全世界某個前沿科技的領導者或引領者,這些早已與性別無關了。
那麼她做了什麼,值得如此推崇呢?我們一起來簡單瞭解一下。
《福布斯》頒佈的所謂科技界領導人,我的理解其關鍵詞是“界”和“領導人”,看中的並非只是他們某個領域頂尖的科學水平,而是在某一科技界別裡推動科技與社會結合,並形成產業化的領導能力。《福布斯》在李飛飛當選爲全球13位科技大佬之一時,對她的評價或者說頒獎詞爲:
這裡面又有幾個關鍵詞:人工智能、女性壁壘、鉅變。從這幾個關鍵詞可以看出她的主要成就:首先是她所從事的人工智能研究就是當代最前沿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因爲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到智能時代,李飛飛正在塑造這顆明珠的未來;
其次是她打破了女性成爲領導人的壁壘,說明在此之前,女性要成爲世界科技界領導人阻礙重重,是她衝破了這種藩籬;第三是帶給醫療衛生事業的鉅變,請注意不是一般的突破和變化,是“鉅變”,說明她的貢獻將將會在醫療領域灼灼生輝。
關於她“還成爲STEM領域性別平等的旗手”這個定義我不是很明白。我知道STEM指的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領域的統稱,將這些各自獨立離散的領域和教學,糅合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跨學科、以實踐應用爲骨架的融合學科,已經成爲世界發達國家的潮流。
中國的STEM教育也在興起,我知道有一個叫玩創Lab品牌就是這個新興科技教育領軍機構,其創始人也是一位女性。難道在這個潮流裡,也有性別歧視,所以李飛飛的工作才成爲性別平等的旗手?這一點,還需要更深的瞭解。
從這次評選出來的13位科技界大佬來看,幾乎都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技大佬,如萬維網創始人、蘋果創始人、高通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微軟現任掌舵人等等,哪一位沒有引領世界潮流?李飛飛竟能夠躋身於這羣虎踞龍盤的科技界大佬中,似乎有些令人意外。
但如果稍微瞭解一下李飛飛這些年得到的榮譽,或許就不會那麼驚訝了。在頂級的科學獎項中,她斬獲的並不多,只有兩項值得一提,就是2010年獲得的IEEE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會議(CVPR)最佳論文第二名,2019年獲得的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ICRA)最佳論文獎。
而在獲得的重大國際榮譽獎勵方面,卻數不勝數,從1999到2021年之間,她獲得有重大影響的榮譽就至少有23項,如1999年獲得的普林斯頓大學Kusaka紀念物理學獎;2009年獲得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獎;2015年獲得的全球百大思想者稱號;2018年獲得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9年獲得的技術領導者Abie獎等等。
從2020年到2021年,李飛飛先後當選爲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醫學科學院院士、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加盟谷歌(Google)曾擔任副總裁,就任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視覺實驗室主任;在事業和產業領域,她是AI4ALL聯合創始人,併兼任Twitter(推特)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
2005年,李飛飛在加州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了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選擇了並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她發現,儘管計算機的圖像識別研究已經很多年,但可識別的物體依然極少,只有20種左右,這是卡着AI科技發展脖子的一個瓶頸。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計算機識別更多的圖片。李飛飛從網絡上採取各種方法,蒐集了近10億張圖片,但要整理標註這10億張圖片讓計算機識別,至少需要100年。許多朋友甚至老師認爲這種研究很難出成果,都勸她改一個方向,否則終身都難評上教授。
但李飛飛堅持了下來,並終於找到了一個便捷方法,就是與亞馬遜的衆包平臺合作,在網上僱用了5萬人篩選、排序、打標籤。這樣,到了2009年,在她發明的ImageNet數據庫裡就有了1500萬張標註好的照片,成爲科學界在質量和數量上都空前的數據庫。
更令人感動的是,李飛飛並未將這個好不容易得到的數據庫僅供自己團隊獨享,而是面向全世界免費開放使用。從此,ImageNet數據庫成爲全世界計算機學習的最好“題庫”,致力於計算機視覺識別的團隊,都能夠從這個“題庫”裡面得到數據和試題,訓練測試各自算法的準確率。
2009年,李飛飛就任了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視覺實驗室負責人,她不但成爲了教授,還於2012年成爲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隨着她AI事業的不斷進步,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爲世界AI的領軍人物。
自2010年以來,ImageNet項目每年舉辦一次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ILSVRC),被廣泛認爲是深度學習革命的開始。李飛飛的努力和奉獻得到世界公認,從此她進入受世人尊敬AI領域頂級專家行列。
現在李飛飛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和開發受認知啓發的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AI+醫療保健等等,尤其是有關醫療保健的環境智能系統。2020年,她的團隊用8年時間打造的一篇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內容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傳感器和AI算法幫助改善患者和臨牀醫療服務。
她發明了ImageNet和ImageNet Challenge,其中ImageNet Challenge是一項重要的大規模數據集和基準測試工作。她最早對計算機的視覺功能作出了卓越貢獻,現在的工作重點集中在AI智能體上,這是一種被稱爲“具身AI”的新領域。
這個理論說起來比較晦澀和拗口,我的理解是,所謂“具身AI”就是機器人軀殼裡隱藏着的“靈魂”,也就是操控機器軀殼的“意識”系統。“具身AI”總是生活在機器人身體中,因此如何做好這個智能體,就是李飛飛不斷努力的方向。
就是在沒有實體機器軀殼的實驗室裡,採用虛擬的軀殼,或者無軀殼的情況下,讓這些“靈魂”或“意識”能夠越來越成熟,並且能夠更敏銳準確的感知外部世界,並與外部環境互動結合得越來越完美。
在研究這些理論和核心技術的同時,李飛飛還致力於讓AI理念的社會化和普及化。她說,
如果說李飛飛加盟谷歌、推特等這些世界巨頭是爲了實現自己AI研究理想的話,她創建的AI4ALL機構,才更能反映她前面說的那段話的初衷。AI4ALL是一個公益性非盈利組織,目標是激勵更多年輕人追求AI的工作,增加人工智能多樣性,並抵消機器學習算法中嵌入的偏見和歧視的證據。
在AI4ALL,李飛飛團隊與來自OpenAI、IBM等公司的技術人員一道,以夏令營等多種形式和導師身份,吸引和幫助高中生開展應用機器學習解決問題的項目,培養青年學生們瞭解和學習AI的興趣。李飛飛認爲,未來改變世界的或許正是這些“穿帽衫的傢伙”。
這個項目得到美國市值最高的芯片廠商英偉達CEO黃仁勳,以及比爾·蓋茨的夫人梅琳達·蓋茨的慷慨解囊資助;作爲一個導師計劃,現在得到越來越多頂級學府的支持,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都加入了這個合作計劃。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世界,而李飛飛的工作就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人工智能,尤其特別鼓勵和支持女性從事AI事業,還注重各種膚色和地區民族的人們參與。她認爲要摒棄那種只有“天才”參與的AI事業,而是所有“凡人”都可以參加的項目,因爲AI不是嚇人的科幻,現在就在我們身邊,已經遍佈每個角落。
這或許就是對《福布斯》給李飛飛評價中有“打破阻礙女性壁壘,性別平等的旗手”等標誌性詞彙的詮釋吧。
當一些人老在怨天尤人,認爲自己沒做出什麼大事是因爲老天不公時,我們可以瞭解一下李飛飛的成長史,或許能得到一些感悟和啓發。
從網絡上一些簡單資料,可以拼湊出這樣一個畫面:李飛飛1976年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卻在四川學習和長大,1993年隨父母移民到了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小鎮,從此,她一直在美國學習和生活。
在那個陌生的環境,新鮮和興奮期過後,是充滿了生活的艱辛。由於語言不通,且沒有多少技能,一家子只靠父親維修相機,母親做收銀員度日。李飛飛要讀一個好些的學校,家中根本無力負擔高昂的學費。
讀高中的李飛飛:
爲此,就像國內當時風靡的《北京人在紐約》電影描述的一樣,十六七歲的李飛飛什麼活都幹過。她輾轉於華人街各個中餐廳,洗碗、端盤子、打掃衛生,什麼活都幹,像陀螺一樣不停地往返於餐館和學校之間,最辛苦時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靠打工收入支付自己的學費。
這幾乎是所有新移民必須經歷的生活。有努力就會有收穫,憑藉自己的勤奮,加上老師們的關心和照顧,最終她以全校第六名的成績高中畢業,收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是全額獎學金。
作爲一位華裔女孩取得了如此驕人成績,李飛飛成爲了這個以白人爲主的小鎮上的明星,登上了當地報紙。上了大學後,她除了如飢似渴的學習知識,還不忘幫家裡渡過難關,四處向朋友甚至中學老師借錢,盤下了一家乾洗店,交給父母經營,自己也在週末回來幫忙。
這種艱苦的日子,李飛飛不但沒有消沉,反而鍛鍊了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精神,當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時光,她說:“我非常愛普林斯頓,不過也非常愛我的洗衣店,缺少了它們中的任何一件,都沒有現在的我。”
1999年,李飛飛以優異成績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她在這一年得到的普林斯頓大學Kusaka紀念物理學獎來看,就不僅僅是一個名校高材生能夠概括的了。
畢業以後,她婉拒了包括高盛集團等世界頂級公司優厚待遇邀請,選擇了間隔年的嘗試,就是放下學習和工作一段時間,通過一段旅遊來調整自己心態,從而更好地規劃人生。她被自己祖國的秀麗山川所吸引,選擇西藏讓自己感受和吸收,獲得許多心得和收穫。
2000年,她選定了AI這個世界前沿科學作爲奮鬥目標,考取並開始攻讀加州理工大學的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神經科學方向的博士學位。在這期間,命運之神再次考驗了她,她的母親接連罹患癌症和中風,她既要堅持學習,又要在病房陪護母親,許多作業和論文都是在病房中完成的。
正是在醫院陪護母親的這段時光,她感受到了醫療和保健對AI的呼喚和需求,由此更堅定了她從事AI學術研究的信念,她決定通過跨學科資源,利用AI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解決一些醫療健康中的難題。
博士畢業後,經過十七年的打拼,李飛飛功成名就。或許有人會說,李飛飛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爲她運氣好,得到出國的機會,有異國那種優異的學習和工作環境。這或許也有幾分道理,但有這種條件的人又何止千千萬萬,又有幾個人達到她的成就呢?
功成名就後的李飛飛沒有忘記祖國,她常回來參加各種活動,並將很多合作機會帶來祖國。如在擔任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期間,積極推動Google AI中國中心建設;她還對着採訪鏡頭說:“如果獲得諾貝爾獎,我一定要以中國人的身份去領獎”。
而最讓我感動的是,當某次採訪中,主持人問她,如果讓你寫出人類文明最有價值最輝煌的一句話,你會寫什麼?李飛飛的回答是:我可能只寫一個字,那就是“愛”。我想,李飛飛成功的意義正在於此,就是將愛寄託在AI事業上灑向整個人間。
對此,各位怎麼看,歡迎討論點評。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抄襲侵權,謝謝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