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高投資抵減 閣揆: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與技術持續深耕臺灣

羅秉成指出,爲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與技術持續深耕臺灣,鞏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及國際競爭優勢,經濟部擬具「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司,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並於今日經行政院會通過,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修法條文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行政院會中表示,此次修法對「在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的抵減,將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與技術持續深耕臺灣,鞏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及國際競爭優勢,對臺灣的經濟及國家安全都有實質助益。本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後,請經濟部及財政部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蘇貞昌指出,最近部分政治人物在相關的報導或場合,惡意炒作臺灣地緣政治的風險,鼓吹供應鏈「去臺化」,唱衰臺灣,但攤開事實擺在眼前,都足以證明這些是錯誤的謬論。首先,在「政治」方面,11月14日經濟學人雜誌談2023年趨勢的特輯封面,將蔡英文總統和美國總統拜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及幾位世界領導人放在一起,報導中更提及「臺灣是繁榮的民主國家,以及半導體重鎮」。

在「經濟」方面,蘇貞昌表示,近期國際知名的投資巨擘巴菲特也大舉買進臺灣半導體公司存託憑證(ADR)超過41億美元、近新臺幣1,300億元,相信還會吸引更多國際公司相繼投入。另外,蔡總統於本月15日接見荷商艾司摩爾(ASML)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運長施耐德,感謝該公司以具體行動加碼投資臺灣,目前該公司在臺灣共有5個廠址,員工超過4,500人,除了工業部門外,也持續拓展研發部門等,並已預計在2023年7月選在北臺灣啓動史上最大在臺投資案。

除了國際的肯定外,蘇貞昌指出,在國內全球第4大IC設計公司聯發科於本月15日也發表聲明特別強調,該公司每年在臺投資金額近新臺幣3,000億元,不會將供應鏈以任何形式移出臺灣,將持續全力投資臺灣。

蘇貞昌表示,臺灣擁有全世界最完整上中下游半導體產業鏈,也有積累超過40年的半導體人才培育、投資環境,以及現在國際上最重視的民主法治,這也使得臺灣成爲當前世界上最爲關鍵,也是最可信賴的夥伴。而知名財經評論家謝金河先生在本月11日的臉書上也表示:張忠謀先生不斷強調「信賴」,顯見信賴是臺灣未來10年經濟成長最重要元素,臺灣除了半導體產業外,還會出現很多信賴產業,有好的品格、恪守商業競賽原則,這個元素會帶領檯灣的經濟奔馳。

蘇院長表示,臺商回臺投資已超過1兆8,000億元、企業深耕、外資加碼,臺灣半導體業者的廠區,一間一間的擴大,而外商也持續增加在臺的研發投資,金額更創下史上新高。凡此種種,都是讓那些惡意炒作臺灣風險的錯假訊息,不攻自破最好的證明。

臺灣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臺灣,臺灣半導體產業愈好,世界經濟也會愈好。爲了保持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優勢,政府提供優質基礎投資環境、增進行政效能,今天在行政院會通過這項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法案,強化租稅優惠、鼓勵從事研發,政府與產業合作,全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