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對“僞豪車”說不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今,造一臺“豪華車”,變得簡單了。

以前,敢自稱“豪華車”的,都是有歷史、有底蘊、有積累、有絕活的“老錢”。

歷史不說一百年吧,至少也得五十年起步,全球賣個一千萬臺,那也是必要條件。

這些“老錢”車企,造出來的車,外表賞心悅目,內裡豐盈充實。無論是看起來,摸起來,還是開起來,坐起來,都能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那,這種滿足感,爲什麼價格相對較低的廉價車,提供不了呢?

兩個原因:

第一,豪華車一直以來服務、接觸的都是有錢人,更理解高淨值人羣對車的真實需求;

第二,豪華車在長期高標準、嚴要求的設計、製造、生產過程中,積攢了豐富的經驗;

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豪華車,一定是歷經時間洗禮後,留存下的工業明珠。

但現在,“豪華車”似乎有了新的造法。

整個淘汰的舊車架,買點冰箱大彩電,找幾個雷達攝像頭,借個生產線攢在一起,再開場發佈會,罵幾句同行,刷點訂單。

錢多的買幾個熱搜,錢少的找幾個網紅。

“豪華車”,就這麼“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地造出來了。

速度確實是快,但問題是,這麼短暫的時間、這麼精簡的流程、這麼趕工的心態,

三重 debuff 加持下,別說“豪華車”,一臺合格的汽車,可能都造不出來。

在新興“豪華車”所謂的顛覆式造車邏輯下,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汽車品牌,都變味兒了。

彷彿只有超級“大冤種”,纔會在當下這個時代,買一臺來自傳統豪華品牌的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

其實,這事兒跟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樣。

傳統豪華品牌造出來的車,之所以看起來“古早味”十足,是因爲他們主動放棄了那些表面的“花裡胡哨”,將更多的心思,花在瞭如何讓車在既有的“豪華”標準上,再精進一步。

你眼裡的傳統豪華品牌車在第一層,實際上,它們在第五層。

比如,從 1972 年開始,穩居“中大型豪華轎車標杆”的寶馬 5 系,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1972年,第一代寶馬 5 系(E12)在法蘭克福車展亮相。從此,全球中大型豪華轎車市場迎來了一個劃分標準:

世界上只有兩種中大型豪華轎車,一種是寶馬 5 系,一種是其它。

作爲車系的開山之作,第一代寶馬 5 系在 1972 年至 1981年的9年車型生命週期裡,總共生產了近 70 萬臺。

那個時候,如今動不動就吊打寶馬 5 系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還不知道在哪。

1981 年,1987 年、1995 年、2003 年,寶馬 5 系先後完成了五次車型換代。2003 年 7 月,寶馬 5 系國產車型正式投產;2006 年底,專門爲中國市場打造的 5 系 Li 長軸距版車型亮相,它給所有的豪華品牌中大型轎車上了一課:

都在加長軸距,到底什麼才叫“恰如其分”。

2010 年,寶馬 5 系迎來第六次換代。這一次,它的左腳邁進了渦輪時代,右腳邁進了智能時代:2012年,寶馬 5 系首次在中國推出互聯駕駛系統和服務,並搭載具有行人識別功能的夜視系統、盲點警示系統、全景攝像機等智能配置。

要知道,直到今天,很多天天把智能掛在嘴邊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都還沒量產搭載夜視系統。只要稍加比較就知道,到底是傳統豪華品牌太不智能,還是新興本土品牌太會吹牛。

2017 年,第七代寶馬 5 系正式上市,對中國用戶喜好爛熟於心的寶馬,很快就掌握了銷量密碼。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 年,已經是換代前夕的寶馬 5 系,依然交出了超過 17 萬臺的年銷量成績,穩坐國內最暢銷豪華品牌轎車王座。而那些想把寶馬 5 系拉下馬的中國新勢力品牌車型,連年銷 3 萬臺的小目標,都還差得遠。

出一代,爆一代。除了寶馬品牌本身的號召力外,更重要的是,每換代一次,5 系就要卷自己一次。

比如,第一代 5 系,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進行乘員安全模擬計算;

第四代 5 系,是世界上第一款懸掛完全由鋁合金輕金屬製成的量產車;

第五代 5 系,是寶馬集團首款搭載平視顯示系統的車型。

在滿足最爲挑剔的中國市場用戶需求時,寶馬卷的更厲害。

以第七代 5 係爲例,不僅將軸距拉長了 133 毫米,還專門把後排座椅的座墊加厚加大,使腿部支撐更充足,並且提供同級別獨有的通風功能。考慮到中國用戶對車輛互聯的追求,寶馬特意將無線蘋果 CarPlay 功能放在了寶馬 5 繫上進行首發。

在總結寶馬 5 系時,我很喜歡用這句話:最好的轎車看 5 系,最好的 5 系看中國。

2023 年,寶馬 5 系的第八次換代如期而至。

作爲一臺全球累計銷量超過 1000 萬臺,國產車型銷量超過 200 萬臺的“老將功臣”,我很懷疑寶馬這一次在全新 5 繫上,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即便有,也是很抽象的那種。比如,增加點鍍鉻裝飾件、雕刻點座椅花紋什麼的。

但事實證明:你永遠可以相信,寶馬整活兒的能力。

首先,在車身尺寸上,寶馬將第八代 5 系的車長拉到 5,175 毫米, 軸距加長到 3,105 毫米,比全新一代奔馳 E 級 3,094 毫米的軸距,還要長。

但寶馬也不是簡單粗暴的加長 5 系,而是重新設計了更舒展平滑的車頂線條,讓整車跳出了傳統的三廂車窠臼,以近似轎跑車的身姿,釋放視覺衝擊力。

就實車的感受來說,第一眼看過去,我很難相信這是曾經主打“商務座駕”的寶馬 5 系,因爲整車呈現出的主基調是精煉的運動感和年輕感。

其次,寶馬適時地調整了自己對雙腎進氣格柵尺寸的執拗,縮小後的雙腎格柵與 5 系的定位匹配更加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該格柵支持邊框點亮,但不是新勢力那種花裡胡哨、令人尷尬的燈語,只是簡單的背光,讓人在夜裡也可以從遠處對全新寶馬 5 系一眼即識。

最後,在中國用戶最爲關注的後排上,寶馬直接下放了 7 系車型上的懸浮式巨幕娛樂大屏:31 英寸、8K 清晰度、實時互聯、32:9 全景播放、投屏遊戲、播放視頻、參加會議等功能,一應俱全。

其實要說往車裡塞大彩電,哪個車企不會,找供應商隨便買一臺,裝上去就行了,寶馬不是沒有這個實力。

只不過,要從衆多的電視中,挑選出最符合 BMW 用戶需求和品位的那一臺,確實比隨手抓一臺就往車裡裝應付用戶,耗時間的多。

畢竟,豪華品牌和家用品牌,就算只是一臺簡單的電視,使用的考覈標準,也大不一樣。

前排屏幕本來就有,後排大彩電也安排上了,在“智能座艙”這塊,全新寶馬 5 系已經無槽點可噴。

那些不甘心承認傳統豪華也懂智能的人,只好把槍口瞄準到智能化的另一個表現維度——智能駕駛上,希望找到突破口。

但寶馬,很明顯不想給他們這個開口的機會。

在全新 5 繫上,寶馬全球首發了帶視線確認的自動變道功能,即:在高速和封閉道路上 60 公里/小時—180 公里/小時的時速範圍內,通過對駕駛者眼神和頭部動作的追蹤,當符合變道條件,駕駛者只需和平常變道一樣,看一眼後視鏡,即可實現變道。

我們知道,如今的高速 NOA ,每家車企都在推,但現有解決方案無論怎麼優化迭代,都有一個巨大的痛點無法解決:變道效率的提升。

老司機的高速駕駛行爲,帶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哪條道最順暢,就果斷變過去,一切只爲更早的抵達終點。

但現在的高速 NOA 調校風格,更偏向選擇穩妥但緩慢,而不是激進但高效的變道策略,只要當前車道能開,就不會太積極地去尋找變道機會。

“眼神變道”,完美地解決了這個痛點,將變道的自主選擇權,交還給了經驗更豐富的人類駕駛員。如此一來,在沒什麼車流的高速路段,可以將駕駛權放心地交給系統;在車流較多,需要頻繁變道的高速路段,將駕駛者的眼神融入系統,實現高階“人機共駕”。

雖然“眼神變道”只是一個小小的補充性智駕功能,但其背後體現的,是寶馬一以貫之的“駕駛者導向”邏輯。儘管在技術層面,全新 5 系長軸距版已經具備了拓展至 L3 級自動駕駛的能力。

什麼叫“駕駛者導向”,就是無論車上的傳感器數量再怎麼多,駕駛輔助再怎麼智能,系統進化得再怎麼頻繁,都不能代替人類作出駕駛行爲的最終決策。能決定車往哪裡開,怎麼開,開多快,開哪條車道的,一定是手正握着方向盤的人類。

對人類自主決策權的高度尊重,而不是對電腦機器的盲目服從,是寶馬作爲真·豪華品牌“以人爲本”精神氣質的體現。

這是那些天天把用戶掛在嘴邊,但一上高速就把方向盤交給機器的僞·豪華品牌,永遠學不來的。

在燃油動力總成外,寶馬還史上第一次將純電動力加持到 5 系身上,造出了或許是這個時代,最讓人難以拒絕的豪華品牌中大型純電轎車——i5。

寶馬 i5 採用第五代 BMW eDrive 電驅技術,長軸距版的續航里程最大超過 700 公里,並且支持電池預加熱和高功率充電。

除了常規動力,寶馬還首次引入5系的純電 MPA 車型—— i5 M60,峰值扭矩 820牛·米、百公里加速 3.8 秒、自適應 M 運動懸架Pro、M高性能卡鉗,讓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瞬間變爲性能運動轎車。

燃油、純電,標軸、長軸,以及 MPA 車型,全新寶馬 5 系一次性將所有的選項,都帶到了中國用戶面前,這是歷代寶馬 5 系產品中選擇最豐富多元的一代。

只要你誠心誠意想買一臺中大型豪華轎車,只要帶好錢,剩下的都可以交給寶馬 5 系:

空間夠寬夠舒服,大燈夠亮夠智能,屏幕夠多夠絲滑,沙發夠厚夠軟和,彩電夠大夠清晰,加速夠快操控夠準……

更重要的是,牌子夠大出品夠穩,不信,你親自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