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季節生有差!研究:冬春產子 產後憂鬱症風險較低

產後憂鬱症風險季節相關?(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有些家族可能新成員的加入,董氏基金會表示,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春季或冬季生產女性,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專家認爲,臺灣四季氣候變化不如西方國家明顯,但民衆時時關心產後婦女情緒,維護母子及整個家庭身心健康。

產後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不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劉嘉逸表示,近80%女性在產後2-4天會出現短暫憂鬱情緒,一般稱爲「產後心情低落」(postpartum blues),主要受產婦社會及心理因素影響,若有完善的支持系統,通常兩週內可完全恢復;而約有10%的產婦在產後2-4周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主要受個案體質及產後賀爾蒙快速變化影響,其症狀重度憂鬱症相似,需特別注意並積極治療。

▲研究顯示,冬春產子,產後憂鬱症風險較低。(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根據一篇2017年10月發表於《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的研究指出,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研究團隊以20,169名於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間產婦醫療資料進行分析,瞭解影響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因子,其中有817名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春季和冬季,在夏季或秋季生產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高。

劉嘉逸認爲,臺灣四季氣候變化不大,憂鬱症與季節的關聯性科學臨牀上都不如西方來的明顯,建議民衆應時時關心產後婦女的情緒,維護母子及整個家庭的身心健康。

葉雅馨表示,研究雖沒有明確指出季節影響產婦罹患憂鬱症風險的原因,但可能因爲冬、春季天氣較差,理所當然較不鼓勵戶外活動,反而有更多在室內的活動進行,對新手媽媽而言較方便及愉快。相較於一般以傳授前人經驗傳統家庭,不斷指導產婦應該怎麼做,易造成新手媽媽感到壓力

建議家人,若能就近照顧,在陪伴或指導的過程,給予直接的協助會比在旁教導更爲實際,例如孩子哭了,應該抱他?喂牛奶?還是換尿布?若無法支援直接照顧的家中長輩,或者可給予經濟上的協助,去產後月子中心,以減輕新手媽媽的擔憂,能夠讓孩童與產婦在身心上得到更充足的照護。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