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少、維護成本高 遠傳退出「開放銀行」

遠傳電信發文給合作業者,4月中退出TSP。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這項金融服務面臨挑戰。遠傳電信近日通知合作金融業者,四月十九日起將終止合作,不再擔任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的第三方服務業者(TSP),引發金融圈關注開放銀行能否持續推動。金管會表示,尊重TSP加入或退出開放銀行意願,至於第三階段仍進行中,金管會後續將再觀察以及檢討。

金融業者表示,開放銀行是由銀行透過與第三方服務業者(如遠傳)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的方式,共享金融數據資料,並將金融數據主導權迴歸消費者。簡單來說,就是民衆可以把自己在銀行的資料打包帶走,決定要把個人資料分享哪個第三方業者,而第三方業者可運用金融科技服務,替民衆提供客製化、個人化服務。

金管會二○一九年拍板分三階段推動「開放銀行」,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共有廿七家銀行和六家TSP合作,以API串接各銀行金融資訊,例如民衆可在一個App比較各銀行定存利息;二○二○年底進入到第二階段的「客戶資料查詢」,共有十七家銀行和遠傳、集保結算所等兩家TSP合作,民衆可在一個App查詢自己在銀行帳戶有多少錢。第三階段則是「交易資訊」,TSP在客戶同意下,可替客戶導引到各銀行帳戶轉帳、支付或扣款;金管會規畫今年上路。

在開放銀行的合作上,TSP所提供的API,扮演和合作金融機構的資訊提供角色,參與合作的金融業者,把資訊放在該平臺供消費者查閱;據瞭解,遠傳電信決定退出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是因爲使用者不多,但系統等維護的成本因此相對更大,所以乾脆喊停。

遠傳電信昨天證實,經綜合評估內外部環境,遠傳friDay理財+將於四月退出開放銀行,也獲得合作伙伴理解。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事先並不知情,而金管會的開放銀行政策,對於TSP的加入或退出,會尊重業者意願和商業考量;銀行在和遠傳中止合作之後,也必須揭露給消費者知道,同時遠傳必須在三個月內,把所留存和先前合作銀行的相關資料,全部刪除銷燬,並且要留存何時銷燬、哪些資料被銷燬的詳細紀錄。

至於遠傳退出是否意味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未來更難推動?林志吉說,金管會後續將再觀察以及檢討,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已將第三階段自律規範與資安標準提報金管會,未來等到有任何備查需求,將會看業者是否有相關意見,以及TSP要有一定場景與會員,才能延伸到銀行資料需求。

遠傳指出,第二階段合作的金融機構有八家,包括合庫、第一、兆豐、中華郵政、遠東、元大、臺新和中信。遠傳退出之後,未和集保簽約的銀行將無法參與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目前集保的合作銀行有華南、元大、中信、兆豐、第一、國泰世華銀等六家銀行。

開放銀行在臺灣可行嗎 製表/朱漢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