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反全球化發展 長期不可行
對於近來產業庫存堆高的情況,施振榮指出,先前因COVID疫情帶動居家上班、上課的急性需求,及後來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業者爲了搶貨、重複下單,讓廠商又再加碼投資,進一步造成供過於求的現象。但他也強調,這是正常的景氣循環,一定會慢慢調整回來。
另一方面,魏哲家日前坦言臺積電赴日設廠,完全就是爲了支持客戶、以客戶需求爲最大考量,施振榮也指出,半導體與市場結合十分密切,臺積電赴美投資設廠,考量的除了美商是重要客戶、可就近供貨外,還有一大考量則是美國國安問題。
不過,回溯「全球化」的開端,可說是自七○年代、美國逐步將製造移出本地轉至亞洲時開啓,就此展開全球走向專業分工、從「垂直整合」變成「垂直分工」的產業生態,而這樣的產業生態也對產業發展及市場最爲有利。
施振榮認爲,現要把製造移回美國、反全球化的發展,長期下來並不可行,雖短期內因美國政府的介入,或可暫時維持,但就算補貼久了也無法發展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圈。
魏哲家日前也以半導體在蝕刻製程中必備的原料硫酸爲例,美國當地並沒有大量需求,也因此沒有專業且足夠的高純度硫酸製造廠,在美建置半導體廠後,還得從臺灣購買、運到美國去。
至於人才外流的問題,施振榮亦直言用不着擔心,一來是現在的半導體制造幾乎都已自動化,所需的人力比以前少很多,另以臺積電派駐的人數來看,主要是作爲培訓當地人才的種子部隊,人數對臺積電而言有限。
換個角度說,臺灣只要隨着市場的需求、將國力延伸到國際,以做出更好、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服務全球,這就是臺灣存在對全世界的價值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