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錢學森回覆郭光燦的親筆信件曝光

“您近日來信及所附材料都收到,我很同意您說的我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統的技術問題。”

這是1998年我國“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給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郭光燦(2003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覆信裡的一句話。

郭光燦在收到回信時意外又感動。錢學森都不認識他,居然那麼快就給他親筆回信;從這封回信中他才得知,錢老當時身體上行動已不方便。

近日,郭光燦委託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將這封珍藏了23年的書信手稿(複印件)捐贈給網絡安全科技館。

23年前,中國的量子科學落後於國際前沿20多年。但郭光燦預判,量子信息一定會成爲未來各國激烈競爭的領域。

如何儘快步入世界前列、實現趕超,一直縈繞在郭光燦腦海中。

郭光燦想了各種辦法,包括著述《量子光學》教程、在《物理》雜誌寫科普論文、參加會議……

但當時量子信息在中國太新太小了。

“當時沒什麼經費,很多人也不看好我們,但我們就是相信這個領域一定會開花結果,哪怕四處碰壁,我們也要走下去。”郭光燦說,當時量子在國內毫無“名氣”,如何擴大影響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1998年,郭光燦謀劃組織量子信息香山科學會議。期間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找全國最牛的科學家來做會議主席,影響力不就有了?

說做就做,郭光燦很快就給錢學森先生寫了信,向他彙報量子信息領域的國內外進展,大膽建議我國應該以“兩彈一星”精神推動量子信息的發展、搶佔先機,同時邀請錢老做量子信息香山科學會議主席。

“當時我還挺天真。”郭光燦回憶說,那時根本沒想到錢老會那麼快回信。

郭光燦展示錢學森先生回信 本源量子供圖

雖然錢老當時已八十多歲,手書的幾百字,仍筆力雄健。面對郭光燦的邀約,錢老寫道:

錢學森先生給郭光燦回信內容 本源量子供圖

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和非線科中心郭光燦教授:

您近日來信及所附材料都收到。我很同意您說的我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統的技術問題。但此事關係到國家大事,必須由國務院領導來找人辦。當年“兩彈一星”就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的。但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而現在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時代。時代不同了,老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我國在80年代初攻大規模集成電路就遇到這一難題。當然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剛剛選任了新的國務院領導,也可能情況不同了,我但願如此。

來信說要我去主持您們申報的“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香山科學會議,這我很不敢當。但我現在已行動不便,已不能參加任何會議了。未能從命,請恕!

我很感謝您的來信及寄來的材料!

此致 敬禮!

錢學森1998.3.20

儘管因爲身體原因,錢學森未能應邀,但這封信也給了郭光燦極大的鼓舞:“錢老都這麼關注和支持量子信息的研究,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全力以赴。”

郭光燦後來找到同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的王大珩(後者在香山科學會議第98次學術討論中擔任執行主席)。

王大珩專於經典光學,但他觸類旁通,馬上意識到了量子信息研究的意義,欣然同意。他說:“中國人必須在這個領域要有自己的聲音。”

在老一輩科學家的支持下,量子信息香山科學會議成功舉辦,郭光燦也通過主題報告,讓更多人知道了量子信息這個領域。

自給錢學森寫信那年起,郭光燦就一直在申請國家“973”項目。

然而第一年、第二年把材料送上去,杳無音訊。

後來才知道,他的申請根本就沒有被討論,因爲當時專家組的部分專家認爲,經典信息尚未研究清楚,搞什麼量子信息?

直到2001年,當時國際上量子信息已經比較“火”了,國內也逐漸意識到其重要地位。終於在第四次申請之後,郭光燦代表團隊拿到了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的第一個“973”項目。

拿下項目之後的郭光燦開始琢磨,應該資助誰?

他把國內“想要做的、有可能做的”主要隊伍都攏了起來。1個“973”項目,8個課題,十幾個單位,50多位研究人員,包含中科大、清華、北大、中科院物理所等,正籌建的、原沒有的,他全都拉進隊伍。

5年後項目結題時,不僅取得一批研究進展,更在國內建立了若干科研陣地,尤其是培養了一支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科研隊伍。

近年來,量子計算在全世界發展迅猛,但產業發展剛剛起步。“如果等待國內量子計算的相關技術發展起來,再去考慮產業化,將爲時已晚。”郭光燦說。

2017年,郭光燦與他的學生郭國平聯合創立“本源量子”,致力於量子計算機全棧式開發、開創中國量子計算工程化。

郭光燦一直有這樣一個理念:“不靠國外,我們在自己的土壤上也能培養出量子計算的人才。”

“量子技術要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這個過程非常非常漫長,我希望本源的量子工程師們可以堅持做下去。”郭光燦說。( 趙廣立)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