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見兩位氣候學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學者高度肯定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左)、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秀豪(右),線上說明今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獎結果。(李侑珊翻攝)

2021年度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揭曉,由知名氣象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be)、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與物理學家帕裡西(Giorgio Parisi)奪得。學者表示,特別針對今年首見兩位氣象學者獲得傳統物理學獎,對此表達高度的肯定,於此也看出,國際學界對氣候變遷的重視。

兩位氣候學者當中,其中1931年出生於日本愛媛縣的真鍋淑郎,已高齡90歲,見長於氣候暖化變遷研究的他,被稱爲「溫室效應之父」,現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哈塞爾曼也將在本月底度過90歲大壽,目前是德國漢堡普朗克學會氣象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提到,來自日本的真鍋淑郎,長年在美國從事氣候研究與教學,他從1970年代起便從事氣候暖化研究,從早期解釋地球大氣層溫度分佈情況,逐漸發展到輻射對溫度的影響,並再探究更復雜的氣候模式,在溫室暖化相關研究上,可說是先行者。

論及真鍋淑郎與哈塞爾曼的研究方式,許晃雄說,兩人主要是透過專業的物理方程式,掌握並推估大氣當中的氣體流動、雲運作、輻射、海洋影響與深海環流等交互作用,並以此打造虛擬地球模型,假設氣候運作,甚至以此預估溫室氣體如果增加,將對大氣或海洋帶來何種影響。

許晃雄提到,兩位學者在溫室暖化研究展開起手式,告知人類社會,地球將進入暖化階段。對於今年首見兩位氣象學者同時獲頒物理學獎,他表達高度的肯定。

至於另一位獲獎的物理學家帕裡西,研究領域爲量子場論,統計力學和複雜系統。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秀豪指出,帕裡西最有名的研究爲統計場論,最好理解的方式便是玻璃,也就是玻璃本質是流動的,除了擺放已久,會隨重力變化而變形,不同工法的玻璃,變形樣態更是不同,從此可說明玻璃是典型的複雜系統,還有無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