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隻日本ETF申報 跨境投資再添新品種

(原標題:首批四隻日本ETF申報 跨境投資再添新品種)

證券時報記者 陸慧婧

去年放出信號的中日ETF互通漸行漸近,華夏、易方達、華安、南方四家基金公司近日上報跟蹤日本證券市場主流指數的ETF產品,相關材料已被接收。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4只分別跟蹤日經225指數及東證指數的ETF與中日ETF互通相關,預計中日ETF互通將很快迎來新的進展。

四家基金公司上報

投資日本證券市場ETF

ETF市場創新頻出。證監會網站顯示,近日,易方達、華夏、華安、南方同時上報了投資日本證券市場的ETF,相關產品已於4月12日正式接收。華夏上報了名爲華夏野村日經225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指數基金(QDII),易方達、華安及南方基金則分別上報了易方達日興資管日經225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指數基金、華安日經225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指數基金、南方頂峰東證股價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指數基金。

一位基金公司ETF基金經理表示,上述4只ETF或與中日ETF互通有關,產品中的野村、日興資管等名稱代表了日本金融機構合作方。另一位業內人士則透露,中日ETF互通之後會有最新進展,參與的均是雙方國家各自的頭部資管機構,是金融雙向開放的重要標誌。

2018年10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蔣鋒、日本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清田瞭(Akira Kiyota)代表兩所簽署了更緊密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就ETF產品領域合作開展可行性研究,共同推動實現中日ETF互通,深化兩所合作。

光大證券金融工程研究所此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1月,日本ETF共計224只,國內ETF187只,規模約佔全球ETF市場的6%。前三大寬基指數TOPIX、日經225、JPX-日經400規模佔據國內權益類ETF總規模的98%。

日本央行自2010年起爲抵禦通縮開始買入跟蹤TOPIX和日經225指數的ETF。截至2018年底,日本國內ETF規模約35萬億日元,日本央行持有ETF佔其國內ETF比例超過65%。三大寬基指數中,TOPIX指數形式上類似A股的中證全指;日經225爲價格加權指數,選樣考慮流動性、行業板塊分佈;JPX-日經400選樣範圍更廣,加入了ROE、營業利潤的考量以選取高投資吸引力的股票。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12日,日經225指數今年以來漲幅9.27%。從過去三年來看,日經225指數上漲38.85%,排在全球18個指數中第八名。

豐富國內投資者

可投資產類別

2012年8月9號,華夏及易方達基金推出首批跨境ETF,即華夏恆生ETF、易方達恆生H股ETF,2013年4月25日成立的國泰納指100ETF則是首隻跨國ETF。目前QDII基金投資範圍已經涵蓋美國、亞太、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ETF形式運作的共有7只。

“QDII對於豐富投資者可投資產類別,分散投資風險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的現狀是,跨境ETF中除了兩隻恆指ETF之外,其他規模都不算大,根本原因還是投資者對境外資產不夠熟悉。”一位ETF基金經理分析,此前恆指ETF規模也比較小,首發後還經歷過一段時間規模縮水,後期是在港股通及保監會放開保險機構投資港股等一系列政策配合之下,規模才逐漸增長。基金公司目前佈局跨境ETF更多是先佈下一顆“種子”,後期在進行投資者教育的同時,繼續等待市場機會。

Wind數據顯示,目前正在運作的國內QDII基金在日本資產配置中比例也不算高, 截至2018年末,共有13只QDII基金在資產組合中配置了日本資產,合計持股市值7668.29萬元,持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例平均9.93%,其中,博時大中華亞太精選股票持有日本資產佔基金淨值比13.48%,是持有日本資產佔比最高的QDII基金。

“這也說明不僅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對港股之外的跨境資產的熟悉程度也有限,很多QDII基金出海主要投資的還是以中概股爲主。”另一位ETF基金經理表示。

“在日經225ETF出爐之前,境內個人投資者能買到投資日本資產佔比相對較高的還是一隻互認基金——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截至2018年末,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持倉組合中,日本資產佔比44.7%。相比ETF,主動權益基金持倉相對不夠公開透明,從這一角度上看,日經225ETF等投資日本證券市場的ETF對豐富國內投資金融工具上具有重要意義。”另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