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直逼第一,4集3個現實案例,央視這部醫療劇的尺度,太真實了

在國產劇中,行業劇無疑是最難拍的存在。

首先,要懂專業知識。

比如律政題材,沒有法律知識完全拍不下去。

其次,演員要演好行業人,着實難度不小,畢竟隔行如隔山。

在衆多行業題材中,醫療劇可以說是其中最難的。

一方面,很多觀衆在現實中,都會跟這個行業的人打交道,也有一定的瞭解。

另一方面,這個行業的知識非常專業,影視化非常有難度。

關於醫療題材的電視劇,其實這些年並不少,但是能入眼的卻如鳳毛麟角。

絕大多數都是打着“醫療劇”的旗號,結果拍的卻是主角們穿着白大褂談戀愛,實在令人感到齣戲。

難道,國產醫療劇就沒有像《心術》這樣的經典嗎?

幸好,在這個時候,央視又出手了:

《問心》,光看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想法”的醫療劇。

“問心”,一語雙關,既是講述一個關於心臟科醫生的故事,也是醫生對自己內心的一次發問。

爲什麼這麼說?

醫者仁心,問心無愧!

令我沒想到的是,《問心》的敘事節奏非常快。

第一集就從三個方面給出了答案,分別是醫患矛盾、醫生抉擇、職場人情。

相比以往的電視劇,對準醫生拍幾個特寫鏡頭,一場手術就做完了。

《問心》這次直接動真格的,沒有故弄玄虛,而是擺出了日常生活非常常見的病例,拉近與觀衆之間的距離。

第一個案例

這天,醫院來了一位老人,說是心臟不舒服。

負責坐診的醫生周筱風(趙又廷 飾)看了檢查報告後,告訴對方病情有點嚴重,需要立刻接受治療。

老人起初答應接受醫生的建議,可是聽到要交上萬元的醫療費,立刻打消了念頭。

儘管周筱風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是對方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時,有個病人繼續周筱風去看,只好先行離開,讓老人等自己回來。

結果,自己在看完病人後,老人已經悄悄地離開了醫院。

然而,到了第二天,周筱風還在擔心老人的病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由於心臟病發作,已經離開了人世。

這下可好,老人的家屬卻認爲是周筱風的責任,但是在周筱風看來,自己的診療過程,完全符合職業規範。

儘管最後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病人的離世,卻讓他的內心非常愧疚。

第二個案例

醫生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就是溝通技能。

畢竟,醫生的手上都是一條條待拯救的鮮活生命,容不得有半點差錯。

要理解病患的心情,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安撫病人家屬的情緒。

可是擺在很多醫生面前的一件最重要的事:該不該如實告訴病人的病情?

不可否認,病人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是有些時候告訴對方,會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那麼,爲什麼醫生會在手術前後,選擇對一些重症病人和家屬撒謊,或者隱瞞實情?

《問心》給出了一個答案。

因爲真相無法緩解家人的悲痛,也不能讓死的人復生,但是謊言或許可以,讓生的人不用在餘生揹負着悔恨。

第三個案例

手術室裡,林逸(金世佳 飾)正在爲病人做手術。

然而,開始沒多久,就跟麻醉醫生髮生了爭吵,原來病患手術前沒有按正常流程做CTA,這樣會出現醫療事故。

可是林逸卻認爲病人情況緊急,來不及做CTA檢查了。

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爭吵,究其原因就是出了事故,這責任誰也擔不起。

雖然最後手術成功了,但是這背後,是一場關於醫學常識和現實之間的抉擇。

短短3場戲,瞬間讓觀衆入戲,效果很明顯達到了。

其實,對於醫療題材的國產劇,我本人有一種天生的熱愛,可能是因爲我出生在醫生世家。

在《問心》之前,我也看不過不少類似題材的國內外劇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部,一部就是《心術》,另一部則是美劇《良醫》。

因爲醫生這個職業,每天都在與死神進行較量,太靠近生死的邊緣。

所以,真實感很重要。

而且這樣的故事被影視化,自帶戲劇張力,很容易引發觀衆的共鳴。

據瞭解,《問心》的每一個案例,每一場手術,都有專業的醫生在現場做指導。

從這部劇中,觀衆不僅能夠看到人間情暖,還能瞭解醫生行業的複雜。

承認醫生並非完美的,也就好比深知不是所有病都能治好。

關鍵在於,能否做到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