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1月獲利 三年同期新高
壽險業1月獲利開門紅,主要受益投資收益表現佳,及避險策略發揮效果。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壽險1月稅前盈餘與淨值
蛇年開春臺股上漲,壽險業逢高調節、賣股實現獲利,1月國內投資收益高達506億元,創五個月新高,加上外匯準備金新制發揮效果,避險比重降,避險工具成本連三個月低於300億元,帶動壽險業1月稅前獲利321億元,年增0.9%,創三年同期新高。
壽險業1月獲利開門紅,主要受益兩大利多,一是國內外投資收益表現佳,1月臺股上漲2.13%,整體壽險業國內投資收益506億元,去年12月爲280億元,顯示1月因臺股上漲有逢高調節,積極資本利得挹注獲利表現;美股1月也維持漲勢,海外投資收益698億元,爲近兩個月新高。
二是避險策略發揮效果,1月新臺幣轉小幅升值、單月升0.3%,整體壽險若未避險,兌換損失有373億元,爲四個月新高,但韓元當月升值2%,部分大型壽險一籃子替代避險轉回正貢獻,整體避險工具利益大增至458億元,大於兌換損失373億元,產生淨匯兌利益85億元。
整體壽險1月避險比重明顯下降,避險比率從去年12月的66.39%、1月降到63.98%,帶動單月避險工具成本下降到271億元,創23個月新低,且已連三個月低於300億元。除與壽險業預期新臺幣走勢仍趨貶有關外,也與外匯準備金新制發揮效果有關,新光、凱基、臺新、友邦等已適用新制的壽險公司,將準備金轉入外匯準備金中以厚實外匯準備金,用來衝抵匯率波動的能力增強後,更有餘裕降低避險比率。
整體壽險1月仍提存外匯準備金,其中一籃子避險押在韓元較多的壽險公司,因避險端賺超過匯損端,可大量提存外匯準備金,但避險部位中一籃子替代避險比重較小的壽險公司,必須動用外匯準備金衝抵,一增一減下,整體壽險提存外匯準備金67億元。
受惠股市1月上漲,壽險其他綜合損益(OCI)評價利益增113億元,加上稅前獲利表現佳,1月整體淨值止跌回升至2兆5,947億元,單月增加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