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薪階級背沉重稅負 國富報告中看不到的真相

▲ 主計總處4月29日公佈國富統計及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圖/主計總處提供)

● 賈淑姬/自由撰稿人

臺灣究竟是貧還是富?我們時常被各種數據弄得眼花撩亂。根據最新的國富統計,臺灣的平均財富達到1,638萬,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個繁榮的象徵。然而,實情卻遠不如此。

七成家庭無法達到這一財富標準,所謂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的財富更多是房地產和有價證券這類難以變現的資產,表面上看似擁有資產,但實際上,他們是「紙上富豪」。在房價不斷飆升的背景下,這些人面臨的不是富有的安全感,而是生活的壓力。一旦房產賣出,家園也將不復存在。

再者,根據CIA World Factbook,2020年臺灣的貧窮率爲1.5%,看似世界倒數第二低,僅次於土庫曼的0.2%。而所有福利國家的貧窮率都遠遠高過臺灣,例如德國是16.7%、法國14.2%、瑞典是15%、丹麥13.4%、荷蘭8.8%。

▲ 臺灣正陷入「體感貧窮」,經濟成長果實只有科技業有感,低薪和高物價造成更多近貧黑數、工作窮忙、高齡貧窮。(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然而,這一數字掩蓋了臺灣真正的窮困問題。貧窮率計算方法中有些不合理之處,例如規定有工作能力但無法提供收入證明的人,收入按法定最低工資或更高的平均薪資來計算。2009年,一位僅靠零工收入維持生計的阿嬤因拿不出薪資證明,被迫按平均薪資計算收入,從而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這種方式刻意降低貧窮人口數字,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忽略。

同時,財政部近年來,幾乎年年超徵稅收,卻隱藏了財政赤字的事實。審計部近日指出,若加計特別預算,往年其實除了107、108及111年度爲賸餘外,其餘年度都赤字,而今(113)年甚至將短絀4,905億元。且預計未來五年也將維持赤字狀態。臺灣公共債務持續上升,人均負債已達27.4萬,這反映了政府在稅收管理和支出規劃上的嚴重問題。

▲ 臺灣最富有的20%與最貧困的20%之間的財富差距已擴大至66倍。(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再看貧富差距,最富有的20%與最貧困的20%之間的財富差距已擴大至66倍,三十年前這一數字僅爲16.8倍。這並非僅僅是數字的改變,而是社會階層固化和貧窮世襲的具體表現。經濟增長並未惠及所有人,反而讓少數富人更爲富有,普通家庭則陷入更深的財務困境。

根據財政部的資料,薪資所得佔各類所得總額的比例超過70%,顯示薪資所得仍是綜合所得稅的主要來源。臺灣最富有的10%人口繳納的稅款實際不到其所得的5%,而受薪階級卻承擔着更沉重的稅負。

這些隱藏在繁榮表象下的貧困,不僅揭示了社會的不公,也爲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埋下隱憂。如果我們繼續忽視這些問題,僅依賴光鮮亮麗的統計數據,最終只會有更多家庭陷入貧困,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將進一步惡化。唯有直面現實,讓數據真實反映問題,才能爲這日益擴大的貧富鴻溝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 隱藏在繁榮表象下的貧困,不僅揭示了社會的不公,也爲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埋下隱憂。(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