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關節僵硬腫痛? 可能是你的身體在發炎了

北榮新竹分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郭秉洋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關節發炎的免疫風溼疾病。(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1名45歲婦人近年來早上起來雙手關節覺得僵硬不好活動,手指的關節處時常會腫腫痛痛的,在手腕、手肘和腳踝處的關節也時不時會疼痛,有時吃了消炎止痛藥會好,但過一陣子就又痛起來,人也時常覺得很疲倦。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經藥物治療之後,病情改善許多。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兒科及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郭秉洋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關節發炎的免疫風溼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男性亦可能發病。這個疾病的發生可能源自於遺傳基因,加上環境、感染、抽菸等等因素誘發。患者的免疫功能出了問題,產生許多自體抗體和發炎物質在攻擊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因而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

患者手指常有晨間僵硬的情形,通常要活動半小時後纔會緩解。手部的關節侵犯是這個疾病的特點,患者時常有對稱性的手指關節腫脹疼痛的不適。此外,身體的其他關節也常受到影響,包含手腕、手肘、肩膀、頸椎、膝蓋、腳踝等等都可能有腫脹疼痛的情況出現。郭秉洋解釋,關節長久發炎之下,慢慢就會產生變形,而影響到關節的活動度。除了關節滑膜的發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會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像是合併有乾眼症,鞏膜炎,血管炎,肺間質纖維化等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診斷,除了可以透過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也可以安排抽血檢查發炎指數、類風溼性因子、抗環瓜胺酸抗體等等,以及安排骨頭x光檢查,瞭解疾病的嚴重度。郭秉洋表示,如果能早期診斷出類風溼性關節炎,使用適當的疾病修飾抗風溼病藥物,與抗發炎藥物等等,大多可以很好的穩定關節發炎的情況,避免日後永久的變形造成生活各種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