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傳輸大師“深圳星”:將爲神舟十八發射提供通信保障

亞太星通曾爲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提供通信保障。

亞太6D衛星概念圖。

四月的西北大漠,黃沙之間點綴着新生的綠意,戈壁灘最浪漫的時刻,來了。中國人開啓飛向太空的新徵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直奔蒼穹。這意味着,神舟十八號將與在中國空間站的神舟十七號進行交接,而神舟十七號的三名航天員也將在交接後返回。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於4月25日晚發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於4月30日返回東風着陸場。

爲神舟十八號發射、神舟十七號返航提供通信保障的,是深企亞太星通。這家企業作爲着陸場搜救通信保障重要參與單位,已經連續多次爲神舟載人飛船發射及平安返航提供通信網絡保障。

1

“深圳星”亞太6D衛星

爲超2萬個終端提供“上天入海”通信

“深圳星”即亞太6D衛星,是一顆由深圳本土科技力量研發製造、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也是世界上首顆爲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製的高通量衛星,由亞太星通運營。

遠離城市的戈壁灘,信號覆蓋差,只能依靠衛星提供信號支持,“深圳星”通信覆蓋範圍廣、通信不受距離限制、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就發揮了優勢。

亞太星通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將會成立20人左右的任務保障團隊,包括後臺衛星、射頻、基帶、網絡以及運維值班技術人員,團隊共同制定了綜合的保障方案,並對衛星通信系統的各項參數進行最優化調整,還會派遣2名前方現場工程師攜帶便攜站、車載站和固定站設備,進駐航天城,以確保與神舟十七號返航航天員的通信保障得以順利進行。

長征復遠征,奮力向蒼穹。從神舟十二號到神舟十八號,從初探星際首戰告捷到駐守空間站持續探索,”深圳星”一次次閃耀太空。據悉,“深圳星”除了爲嫦娥五號、神舟十五、神舟十六等重大任務提供高清直播和媒體播報外,還憑藉高通信容量的優勢爲飛機、船舶、海上鑽井平臺、應急車輛等數千個端站提供通信服務。目前,深圳星已實現了對中國、東盟、日本、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夏威夷等地的寬帶覆蓋,約1/3地表都是“深圳星”的“業務範圍”。

2020年7月9日上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響起指揮員洪亮的口令,CZ-3BF69運載火箭噴發出橘紅色的烈焰拔地而起,託舉着“深圳星”奔向浩瀚無垠的太空。隨着太陽帆板的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深圳星”正式在太空開啓了它的職業生涯。

亞太星通總裁李傑曾表示:“該衛星所使用的技術有力支撐了國產通信衛星性能和國內通信衛星產業整體研製水平的大幅提升,代表了我國民商用通信衛星研製的最高水平,它的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複雜度都開創了我國衛星研製新高度,而且在自適應、自診斷、自維護方面都有獨到的設計。”

據介紹,目前“深圳星”運行狀態良好,正在爲超過2萬個終端提供“上天入海”的通信服務。比如東方航空的寬體機、我國的遠洋航船,甚至“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的直播畫面、一些地區的救災通信,都有這顆衛星的守護。

2

“深圳造”衛星

十餘年前開始衛星研製生產

除了2020年成功升空的“深圳星”,在銀河系璀璨的滿天星中,不乏“深圳造”衛星閃耀的身影。比如全球首顆脈衝星實驗衛星、國內首個批量生產微小衛星星座、深圳首顆出口國際衛星、國內首顆極地探測遙感衛星……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點亮了一串“第一”。

爲了“追星”,早在2008年,航天五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同組建了深圳東方紅公司,專業從事微小衛星、新技術探索與試驗衛星研製生產。

“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深圳探索太空的步子邁得越來越遠。2013年,深圳編制了相關規劃,提出發展航空電子、無人機、衛星導航應用、微小衛星等產業領域。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初步實現衛星研製、衛星關鍵零部件製造、衛星通導遙運營與應用、航天關鍵零部件製造等全產業鏈覆蓋。同時,場景應用創新方面實現多元化拓展,讓商業航天廣泛融入生產生活。

在我國,目前光纖寬帶網和移動寬帶網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地點及用戶,但是網絡覆蓋仍舊有空缺,例如空中、海上、牧區、沙漠等。這些區域的網絡覆蓋,用地面網絡的光纖是很難達到的,移動網絡也難以覆蓋。“深圳星”是一顆針對光纖難以覆蓋地區通訊需求的衛星,可爲海事船舶提供千兆級帶寬接入服務,爲民航客機提供百兆級帶寬接入服務。

從應用端來看,空天信息產業由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三大板塊構成。種種跡象表明,這一運用空間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收集、存儲、處理、分析來自空天領域信息的新興產業,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

3

手機、汽車兩大消費市場直連衛星

衛星芯片產業被帶火

業內人士指出,在空天信息產業下游的應用鏈條上,不能只有政府、企業等機構用戶,只有最終抵達C端、服務C端,蛋糕才能做大。

近幾年空天信息產業應用端的服務對象正從B端向C端擴展,在一些偏遠地區,衛星網絡是唯一的互聯網接入方式。衛星手機可以通過衛星網絡訪問互聯網,提供基本的網絡服務,比如瀏覽網頁、發送電子郵件等,特別是在地面基礎設施不完善或者災難發生時,衛星通信提供了備用的通信手段。華爲衛星手機如同破曉之光,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搭載衛星通訊或支持衛星消息的手機的無盡期待,越來越多的民用手機進入衛星手機電話的藍海。

“對衛星芯片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在手機直連衛星之前,衛星芯片掌握在中電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科院等傳統廠家手裡,需求量也很小。”據衛星通信圈內人士觀察,隨着手機、汽車兩大消費市場直連衛星,衛星芯片產業被帶火。

除了手機直連衛星外,汽車直連衛星也成爲一大趨勢。據中國電信預測,到2025年,直連衛星的汽車銷量將超過100萬臺,直連衛星的手機終端銷量將超過2000萬臺,這兩大直連衛星的大衆消費市場將拉動千億級產業規模。

行業人士認爲,衛星通信的演進趨勢,不論是手機還是汽車,都將從高端向中低端擴展,隨着衛星通信在民用市場的規模發展,將進一步降低相關成本,進而讓每位普通用戶都能用得起“永不失聯”的衛星通信。這正是發展空天技術只爭朝夕的重要意義。它帶動的絕不僅僅是基礎理論的進步,還對很多重要的應用技術具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而這些應用技術最終將惠及民用,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也有觀點指出,深圳擁有商業化的極佳土壤,通信、導航、遙感三個領域面向公衆服務能力強大,非常適合提供商業化公衆服務的運營型企業紮根落地,並以深圳爲基礎,發展壯大,形成全國甚至國際的服務能力。

4

從“跟跑”到“領跑”

深圳在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兩端雙向發力

大氣層外,數千顆人造衛星伴飛地球,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深圳的星空上,全球首顆脈衝星實驗衛星、國內首個批量生產微小衛星星座、深圳首顆出口國際衛星、國內首顆極地探測遙感衛星……深圳式浪漫閃耀太空,一連串“第一”的背後是“深圳製造”的絕對實力,深圳一躍成爲“逐鹿”空天市場的“生力軍”。

在全球衛星通信的賽道上,深圳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已經打造出了一條完整的衛星通信產業鏈,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羣,真正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深圳對天空的仰望與求索,也迎來了重大技術實現新突破,在戰略新興產業賽道上跑出了新質生產力加速度的迴響。

近年來,深圳從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兩端雙向發力,初步形成了以寶安區爲代表的空天產業集聚區,爲高質量建立新型工業化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底座。

發展空天產業,寶安區獨具優勢。深圳衛星通信技術一路狂飆,得益於其強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和製造業的豐厚家底。這些產業不僅爲衛星研製提供了關鍵零部件和各類衛星應用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支撐,還推動了衛星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拓展。深圳的衛星通信企業憑藉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服務,在國內外市場快速圈粉。

事實上,除了衛星研製,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形成包括航空航天材料、精密製造、無人機、行業應用等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尤其是圍繞導航定位、衛星通信、遙感測繪等應用研究,孵化了一批優秀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越來越多的深企顯山露水。他們擰成一股繩,推動產業發展。深圳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正在成爲深圳衛星通信產業的神助攻。

5

寶安已初步構建衛星通信核心產業鏈

作爲深圳衛星通信產業的繁“星”之一,“深圳星”在太空探索的歷程中,成爲了一個耀眼的刻度。“深圳星”的背後涌動着深圳空天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的春潮。

在深圳寶安的中心區,一棟獨具特色的建築正拔地而起。大廈外觀以極具科技感的幕牆玻璃爲主,整體造型由兩條柔和的曲線組成,象徵着“一飛沖天”。這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的總部大樓,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空天產業總部基地,首批約20家空天技術產業企業正在快速集聚,共同開啓“騰飛”的按鈕。這一基地聚焦衛星製造、基帶技術等尖端領域,爲相關應用提供更爲廣泛和可靠的支撐。

企業各顯身手,相關應用更是“花開漸欲迷人眼”。寶安區依託其獨特的交通、區位和產業優勢,在衛星通信領域涌現出了一批領軍企業。如亞太星通在寬帶衛星運營及服務方面堪稱“卷王”,乾行達在航天新材料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中冀聯合技術在多系統衛星信號模擬器領域的精準解決方案等。建構了深圳衛星通信產業肌理,勾勒出產業的上升之道。

如今,寶安區已經初步構建了一個涵蓋產品研發、系統集成、高端製造和行業應用等多個環節的衛星通信產業核心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上,規上企業數量已達到2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多達60家……深圳空天產業版圖正在不斷“開疆拓土”,不打折扣地刷滿了“進度條”。

人類文明的誕生不是源自第一次直立行走,而是源自一次因爲好奇而擡頭仰望星空的瞬間,或許,當智人走出東非草原,在星空指引下向新大陸遷徙開始,那廣袤深邃的太空,對人類的吸引力就已經刻進了DNA。“追星”的深圳人,見證和承載了諸多人類逐夢空天的腳步。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如今,一條由空天產業鏈構築的通往星辰大海之路正在深圳不斷延展,點點“星”光,連接天地,輕撫宇宙的輪廓,支撐着人類對於星空的想象。

南都調研 總第259期

《逐夢空天 聚星築鏈》系列報道

A10-13版

策劃:陳實 付可 關健明

執行策劃:歐陽雲蔚 楊紅輝 江英 周全 金國華

統籌:李芷琪 潘瑩瑜

採寫:南都記者 李芷琪 潘瑩瑜

受訪者供圖

設計:劉妍妍 何欣